![]() |
“拿份报纸!”顾客话音未落,张福平腾地单腿站起,双手递上报纸,“谢谢。”他的笑容清澈而真诚。昨日,在渝中区一地下通道,张福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重庆好人的感激(如图)。
|
一年半之后,张慢慢接受现实,开始外出找工作。修鞋、到编织袋厂打工,随后独自在成都流浪,捡垃圾、摆小摊。2004年9月17日,张来到重庆。
初到重庆,张身上仅有的176元钱莫名失踪,走投无路的他只得以乞讨为生。两月后,张的拐杖也被偷走。那年冬天,张单腿跳走于菜园坝和解放碑街头。
2004年12月,蓬头垢面的张坐在临江门路边。突然,一张字条和五元钱塞到他手上。抬头,只见一中年妇女一瘸一拐远去。字条上写着:“兄弟,这么冷的天,别冻坏了。想法学门手艺,凭双手养活自己。别介意,我也是个残疾人。”
家住大溪沟的钟女士是第一个停下来跟张谈心的路人,短短20来分钟,张被钟的话深深震动:“只要选择坚强,你会活得更好。”
“我不能再沉沦下去!”2005年3月,张决定擦鞋,工具箱和行头是街头擦鞋的大姐们援助的。张特地理了发,跳进江中洗了澡,换上好心人接济的干净衣服,正式营业。自卑让张不敢出声揽活,摆地摊的李婆婆自告奋勇坐上凳子,当他的第一个顾客。第二个顾客是位年轻人,几位擦鞋大姐围拢来,一边指导张一边向客人解释。手忙脚乱一通,张收获了五元钱和一句“好样的!”
2005年9月,张转行卖报。报亭老板唐某每天帮他进报,晚上让他留宿报亭。“很多顾客常常绕道来买我的报,他们是在帮我。”张满心感激地告诉记者,现在,他平均月收入600元左右,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资助家里读高中的妹妹。
为此,面对每个顾客,张都会诚恳道谢,报以微笑。“以此表达我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