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长途跋涉:学术、科普还是明星出场
2006-06-26

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公众瞻仰一下霍金的形象,或者为了满足科普活动的需要,完全不必动劳他和大批随员浩浩荡荡作长途旅行。

葛剑雄

据报道,6月19日有超过6000人在人民大会堂万人报告厅参加国际弦理论会议,听霍金讲述“宇宙的起源”,创下国际物理史学术讲演会听众人数之最。与此同时,另一项“之最”也产生了:当主持人丘成桐宣布霍金将要出现时,几百人手持照相机迅速冲向台前,主席台立刻被围个严严实实,瞬间一片闪光,令人眼花缭乱。

丘成桐用英文叫大家不要拍照,不要用闪光灯。劝说了约有三分钟,人群却丝毫没有减少。他又改用中文大喊:“请你们赶快离开,闪光灯会给霍金教授带来不适!”这样持续数分钟仍不起作用,丘成桐大怒,喊道:“香港的媒体记者比你们要礼貌得多!请你们赶快回到座位,不然我们要请出保安了!”这样,人群才逐渐散去。(《东方早报》6月20日)

我不禁想起1998年7月15日傍晚,我在剑桥邂逅霍金时的情景。这是他每天的“散步”时间,剑河边的小道上繁忙而宁静,这是一年、一天中最好的时光。他坐的电动轮椅车在自动缓慢移动,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相随。无论相识还是不相识,路人都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向行进,游客们也没有任何异样,至多只是投出一个崇敬友善的目光,尽管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霍金。我的手曾下意识地摸住照相机,但始终没有拿出来的勇气,看着他从我身边经过,又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剑河边。

在这里,我想问的是,这几百个拍照的人都是记者吗?如果是,他们供职的媒体都与霍金、物理学、弦理论有关吗?他们的读者或受众都对学术感兴趣吗?莫非他们将霍金的报告当成王菲产女,当成超女出场?莫非他们都成了“狗仔队”,并且都不懂得记者起码的职业道德,都不懂得应该尊重一位享誉国际的科学家、一位罕见的高度残障者,以至连对他必要的保护都顾不得了!这些拍照者中都是记者吗?有没有以听报告为名的好事之徒,所谓的“发烧友”、“粉丝”?丘成桐的愤怒可以理解,但会议的组织者事先就没有相应的准备?例如对录像拍照作出限制?从有些报道的正面描述看,莫非这正是会议主办者希望出现的空前盛况?

我还有想不明白的地方。弦理论不是谁都能懂的知识,也不是迫切需要向公众普及的内容。霍金的个人魅力虽然很强,但他的探索属高深的科学前沿,风险很大,质疑颇多,并非科普的最佳内容。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公众瞻仰一下霍金的形象,或者为了满足科普活动的需要,完全不必动劳他和大批随员浩浩荡荡作长途旅行。无论为了科学进步,还是为了爱护霍金,都不应该如此浪费他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这是霍金一次私人旅行,那完全可以让他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低调进行。这类学术会议不可能获得什么商业赞助,非要摆那么大的排场,搞成那么大的规模吗?结果是要证明中国已是物理或弦理论大国、强国?还是证明中国已有霍金理论最大的听众?使中国的科学水准提高了一步?

作者系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