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开了两个会
2006-06-24

一个月开了两个会

200656

 

20064月,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一个月开了两个会,对我而言,这两个会是“里程碑”式的会。第一个会时间为412日,飞到西南蜀地四川成都出席“就业中的宪法平等与反岐视诉讼”国际研讨会,主办方是四川大学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周伟教授邀请我到会。之所以称国际性会议,是由于到会演讲者除了我这样的国内来宾,还有来自美国大学如耶鲁、哥伦比亚在北京大学作访问学者的外国专家。41920日,在漫天而降的黄土下,我下榻在北京东城沙滩北街15#红墙宾馆。这“沙滩”地名熟悉得很,就是以前有名的中共中央“红旗”杂志社所在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就与“红旗”(现为“求是”)相邻。这第二个会的举办方便是社科院法学所。这会的名堂更大一些,称之为“公益诉讼与公益法:亚洲的经验”。到会的外国人权法专家来自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非律宾等国。设在香港九龙的亚洲法律资源中心(也称为香港人权委员会),海峡对面的台湾台南成功大学都有专家到会。在成都会议见过面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学者卢炫周博士,还有福特基金会法律与权益项目官员刘晓堤女士,这次也露面在北京会议上。

我是一个来自东南沿海福建省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虽地位卑微,只因为我是中国(不过这所谓中国,把台湾包括进来,只能称之为中国大陆)公益诉讼的先驱者(根据1996年春中国报章记载,我诉福建龙岩邮电局长途电话费一案是中国公益诉讼第一案。国内报章第一次提到“公益诉讼”,也是因我的案例而首次提出命名,见1998121日《经济日报》。不过这所谓中国,把台湾包括进来,只能称之为中国大陆),正因为如此,我先是受到了新闻界的厚爱,近年来又得到了学术界悉心的观察。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来函也是称我“鉴于您在公益诉讼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在两个会上,我都被荣幸地安排为演讲者(如今研讨会称发言为演讲,演讲人之侧还有一个评议人)在演讲之后的茶歇中,中外学者们喝着咖啡,品尝茶点(这茶歇也是新鲜事),我又自豪又自惭。自豪的是我十年前创造了历史第一,自惭的是我在专家面前真是学历、资历太浅,英文交流几乎不会。我没有出书,只有两本书稿:《我为“一块二”打官司》,《十年案例选编》。

一位朋友在我会议归来后开玩笑说,你的地位又升格了,开始具有国际影响了。我笑笑,“我感恩大家,感恩这个时代。一切只是因为我起步得早,又坚持了十年。”华灯初上,在成都锦官城茶吧,周教授的几位研究生采访我夫妇。其中一女生聪明地问,如果对你十年间的22个案例作一个梳理,哪些是最值得讲的?我不暇思索地说,“成名作当是1996年春“一块二”即1.20元官司,后来的则是2004年诉川大教科书内容违宪案,以及2005年诉厦航代民航总局收机场建设费案。”事实上也确是这样的,在两次国际会议中,我的案例最引起外国学者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三个案件。

从北京返回家乡,舍弃了飞机而乘坐“海西号”软卧列车,一日一夜26个小时便到达终点站龙岩站。那“沙滩”会议上学者如云,思想的盛宴,这北京龙岩一线通,现代化交通速度的快捷,还真是仿佛梦境一般。

请查收,谢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