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奈:我没办法签约家政工作
昨日,该家政公司负责人说,本来他们已经为黄艳联系好了一个雇主,并且谈好了月薪2000元。“没想到正准备跟她联系的时候,她突然发短信说要退出,这让公司很为难”。
随后,黄艳在电话中证实了此事。对连日来媒体的报道,黄艳说自己很无奈,事情发生后,学院、家人、同学都多次找她谈话,她对每个人都要做一番解释,她坚持称“自己当时填表的时候并不是要做家政,而是应聘招工部的管理人员,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导致了现在的情况”。
她表示,自己现在的处境很尴尬,感觉特别郁闷,目前正在与成都一家与生物学相关的公司接触,希望能尽快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
反感:这事已经偏离了本相
黄艳回忆,她在网上看到该家政公司的招工信息,其中招工部的招聘引发了她的兴趣,她觉得才从学校出来,虽然专业不对口但也能学习相应的知识,就填写了报名表。谈话中,黄艳多次表示自己有被利用的嫌疑,现在有不少同学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向她求证此事。她认为,其实家政也是一种可以找到自己位置的工作方式,她并不赞同社会舆论一些反面的看法。“不过这事目前已经偏离了它的本相”。
呼吁:给大学生宽松的就业环境
该家政公司负责人认为,黄艳之所以认为“这件事已经偏离了它的本相”,是因为她没有想当一个普通意义上的保姆,而是希望发挥她的专业优势、知识优势,为雇主提供家教、涉外家政、家庭秘书、钟点翻译、临时姐姐(家教兼陪护)等高端家政服务,舆论把她的想法与传统保姆相等同,而且把大学生、研究生就业难与此相挂钩,引发争议,偏差自然产生。他呼吁,社会各界应对大学生从事家政服务给予更多地理解和支持,用平常心看待这件对各方都有好处的事情,不宜动辄批评指责,把好不容易冲破世俗观念的大学生们又吓了回去。
对话黄艳<<<我好像被晃了一枪
记者: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给你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黄艳:电话,不停的电话,学院也专门找了我谈话,很多同学,不管是以前的还是现在的都追问此事,并表示不可思议,很难理解我这样的做法,但其实这事根本不是那样。
记者:那你觉得事情的真相是什么?不是因为迫于压力而拒绝签约吗?
黄艳:我报名的是招工部做管理人员,只是想兼职做些家教工作,但现在我觉得好像被晃了一枪。不签约肯定不是因为压力,而是我本身就对从事家政工作的心理承受有难度。
记者:你在德阳的父母怎么看待?
黄艳:通过我的解释,他们觉得没什么,鼓励我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记者:事情引来很多正反两方面的争议,你现在的心态如何?
黄艳:事情都出了,不能逃避,我现在暂时不会再去理会此事。
记者:那你想过以后吗?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黄艳:对将来的打算目前还不具体,只是觉得要更慎重了。
业内观点<<<高端保姆会供不应求
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表示,大学生保姆虽然是服务于相对很窄的群体,但“窄众”就业仍有“钱”途。随着成都高知家庭和外籍人士越来越多,“高端保姆”肯定供不应求,成都每年至少需要1万至2万高素质家政服务员才能弥补市场空白。
早报记者侯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