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的刘默涵,虽家境贫困,但顽强自立,并不忘回馈社会,去年,她利用寒假时间办讲座筹资,设立了“刘默涵助学金”,一年多来已帮助了37位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近日,记者来到刘默涵的家乡河北省无极县,对她的成长历程进行追踪采访。
北大女生设立“助学金”
刘默涵虽然身高只有1.57米,却能够在全校学生运动会上拿到5000米长跑第六名;她勤奋好学,常受到老师们的称赞;在繁忙的学习、打工之余,她还担任了北大阳光志愿者协会的会长。
默涵12岁那年,父亲暴病去世,剩下她与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相依为命。上初中时,因为没能按时凑够学费,默涵与老师发生口角,被学校开除了。病弱的母亲四处奔波,刘默涵终于在另一所中学复学了。刘默涵说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帮助她的丁老师的话:“这个世界上比你苦的人有很多,你永远都不是最苦的那一个;但是通过努力,你可以做最幸福的一个!”
2003年,19岁的刘默涵考上了北大。她开始了边上学边打工(做家教)的生活。2005年寒假回家,刘默涵通过办学习班筹到了4110元,为14名家境贫困的高中生发放了100元、200元不等的助学金。这次行动成为“默涵助学金”的发端。迄今,她用“默涵助学金”筹到的12700元资助了37名同学,同时还为4位同学找到了长期资助人。
母亲“宽容教育”最管用
出乎意料,在刘默涵曾经学习过的河北省无极镇中学和无极县中学,刘默涵的老师们最为钦佩的是她的母亲。
“虽然刘默涵的母亲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妇女,但她的教育理念却十分先进。”刘默涵的高中班主任安云超说。安老师说,很多母亲都喜欢对孩子说“我为了你付出这么多,你要是不争气就对不起我”。这种“索回报”式的教育常常会导致逆反心理,也会增大孩子的心理压力。而默涵的母亲教育孩子的话则是:“你们有出息才是我最大的幸福。你们不要想着养活我,我能照顾好自己。”母亲的无私赢得了孩子更多尊敬和孝顺。
无极镇中学教师陈银雪说,现在特别需要重视和提高母亲们的素质,因为她们离孩子最近。很多母亲身上表现出来的人际焦虑症、心理不平衡、喜欢抱怨等人格缺陷也最容易传染给孩子。“应该让所有的母亲都接受素质培训。”她说。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如果不是遇到丁老师,当时已经厌学的我根本考不上大学,更重要的是,很可能仍然在仇恨中挣扎。”提到丁俊芬老师,刘默涵心中就充满感激之情。
无极镇中学校长李建良认为,丁老师的可贵之处,是她对所有的孩子都怀着母爱。无论学习好坏、调皮还是听话、贫穷还是富有,在她眼中都同样可爱。无极县中学校长邢志生说,“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丁老师的成功提醒我们,好的教育效果需要情感和心灵的沟通。
而丁老师却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教育“法宝”。她说,她只是把所有的学生都看成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喜怒哀乐就是自己的喜怒哀乐。
“做人比分数更重要”
考上全国名校、成立个人助学基金,这些成就使人们顺理成章地认为刘默涵是个智力超群的学生。而安云超老师对默涵的评价却是:她不是一个智商超常的学生,但她的情商却很高,这使她的综合优势高于常人,使她的人生健康而精彩。
在丁老师看来,目前社会上盛行的功利化的“成功标准”——以获取财富多少、地位高低来评价一个人,是非常不可取的。她常常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应该是综合的,做人比分数更重要。
好教师会培养懂得爱
如果说是丁俊芬在小默涵即将“溺水”的一刹那递给了她爱的“救生圈”,高中班主任安云超则在刘默涵人生起航时为她撑起了一片风帆。
安云超教学方法的特别之处是:经常在学生面前“解剖”自己,总结自己的缺点和人生教训,平等而坦诚地交流。他说,老师在学生面前不一定要树立完美形象,我们都是有缺点的普通人,重要的是我们要具备反省错误、接受人生挫折的能力。“培养懂得爱、并且具有爱的能力的人,是一个教师的最高成就。”安云超说。(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