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了新的一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求职难已经人尽皆知。然而,在义乌工商学院却有这么一群大学生,虽然还是大一、大二的在校学生,却大多已依托商城,到商海中去“游泳”,不断磨练自己,求学、赚钱两不误,为以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读书赚钱两不误
梁雄伟是台州人,义乌工商学院国际贸易系大一学生,他还有一个读大四的姐姐,家境不算太好。说起经商,梁雄伟如数家珍:第一次“下海”是去年9月,他到一家婚纱摄影店做“小蜜蜂”(招徕客户),报酬是一天50元。做了两个星期,业绩不错。摄影店的老板还叫他到学校去招人,于是,一些同学陆续加入到这一行列。周末,只要天不下雨,在露天的婚纱秀场,就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
这个学期,他负责一个学校的“创奇卡通礼仪”,穿着卡通服,作宣传展示,一天有80元的收入,他每周要介绍10个同学加入到礼仪宣传的队伍中去,通过优胜劣汰,将业绩好的留下。赚钱的同时,他一有空就抓紧学习。任课老师对梁雄伟的评价是:学习成绩不错,班级工作做得很出色。
练摊引入股份制
读大二的方斌强是土生土长的义乌东河人,他销售的电子类产品是以老师、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在读大一的时候,课余他常到市场上去转悠,看一看,有什么适合学生的产品。在比较之后,他选择了销售电子产品。
他把想在学校销售电子辞典的想法告诉了货主,但是货主告诉他,必须先付钱再拿货。作为学生,资金关就将他难住了,于是方斌强考虑与同寝室的同学合伙,采用股份制的形式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第一个月,他花了2000元钱,拿了8种款式的产品。第一次就销了30多台。每卖出一台产品,他就将客户的姓名、电话号码等资料一一登记在册。一是为了做好售后服务,另外为了争取潜在的客户,一有新的款式,他就会用电话及时通知。现在学校的老师、同学要买电子类产品都会找他,随着销量的增加,货主自然对他刮目相看了。现在,拿1800元的货,货主只收他500元的押金。后来,他又与金华的总代理联系,产品的价格又低了许多,这样一个月他能赚800元。
开个数码摄影店
周贤概,温州苍南人,义乌工商学院计算机系学生。2005年8月,大二的他利用暑假,通过一番考察后,与同学合资在苍南城里开出了“苍南乖宝贝儿童数码摄影店”。因资金有限,只有一间店面。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经过简单装潢后,店里聘请了两名摄影师、一名平面设计师、一名助手。去年9月,他返校读书,通过网络、电话联系,过起了一边求学一边遥控指挥店里业务的生活。碰到有些棘手的问题,他就“搬”请老师指点迷津。
趁年轻闯一闯
吴芮平,义乌工商学院2006届艺术系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毕业生。今年4月,他投资9万余元在义乌福田市场开了家“凡德饰品商行”,主要经营销往欧美的串珠饰品,如项链、手链等。串珠饰品从去年10月份盛行起来,目前风靡欧美市场。该店的独特之处是所有的饰品均由他和他的同学徐顺昌自己设计。5月份,他邀请对设计有独到见解的同学徐顺昌加入他的创业行列,徐顺昌设计的作品比较夸张、野性,很适合欧美风格,其设计的作品得到了外贸公司及欧美客户的青睐。
都说义乌市场模仿能力特别强,但这两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绝不抄袭别人,几乎每天都在推出自己设计的新样品。为了开拓市场,建立客户群,吴芮平在阿里巴巴网站建立了一个产品展示页面,并通过各条途径查找各个外贸公司的联系方式,主动出击,向客户推荐自己的最新产品。
相比于拿工资过安稳日子,吴芮平说,他更喜欢趁年轻时闯一闯。他说,今年2月底,他曾在家里搞了一个个人设计工作室,为义乌百灵鸟制笔厂设计了两套笔的外包装,花了一个星期就赚了2000元的设计费。
如今以创业为荣,在义乌工商学院渐成风气。“让自己拥有市场,是努力的方向,为自己的同学创设就业岗位不应只是一个梦想。”面对一年比一年庞大的就业大军,义乌工商学院的同学喊出了这句响亮的口号。他们纷纷走进社会,活跃于义乌的各大市场,或白手起家,或子承父业,求职者变成了职业岗位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