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EMBA,真是海外来的?
2006-06-02

2006年06月02日 来源:人民日报-华南新闻 
 
    5岁的孩子念起了“EMBA”,3岁的娃娃学习打高尔夫,18个月的幼儿开始接受瑜伽训练……近来,各种“幼儿精英教育”在上海、北京等不少大城市中悄然兴起。为了培养“小绅士”、“小淑女”、“小CEO”,家长们不惜花费重金。尤其是“EMBA”项目,要价高达两万元人民币,但报名的家长仍然十分踊跃。幼儿“EMBA”项目主办者公开宣称,该项目的核心教育理念来自美国。那么,美国到底有没有幼儿EMBA或者与其类似的幼儿教育项目?

    专家

    走歪了,走上一条斜路

    杨一鸣女士是世界银行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协调员,曾经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有过多年在美国当儿科医生的经历,可以说是儿童早期教育领域的权威。她在接受人民网记者的采访时说,美国没有幼儿EMBA项目,她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直到她无意中看到《时代》周刊亚洲版今年3月27日的封面文章《不堪重负的亚洲儿童》,才第一次知道中国还有幼儿EMBA。

    杨一鸣说,这样的儿童早期教育“可以说走歪了,走上了一条斜路”,有害儿童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教育0到6岁的儿童,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情感认知,“这一点比智力培育要重要得多”,直接影响到儿童成人后的工作和行为,决定他们的人生和事业的成败。正是基于这一点,美国的儿童早期教育都特别重视儿童的情商培养,强调“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从而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成长为具有创造能力的思考者和解决问题的能手。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幼儿EMBA属于典型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这样不但会给儿童造成过大的压力,影响他们的正常发育,也对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没有帮助。

    在儿童早期教育问题上,杨一鸣更看重家庭的作用。她的观点是:0-3岁是大脑发育速度最快的时候,因而也是进行早期教育的最好时期。在这个阶段,应着重培养孩子的听说能力,但这不能期望靠学校,而是需要家庭成员尤其是母亲扮演重要角色。杨一鸣说:“妈妈需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只要陪孩子多讲话,读书给他们听就够了。”

    外交官

    不宜提倡,更不宜炒作

    中国驻美大使馆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和外交工作的资深外交官指出,美国有针对儿童的天才教育,但像国内报章介绍的幼儿EMBA在美国即使有也绝对不是主流。在了解了国内儿童EMBA项目之后,这位外交官语气肯定地说,幼儿EMBA项目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学术探讨和试验,但“不宜提倡,更不宜炒作”。他说,儿童早期教育是一门尚待开发的科学,本身就存有很多争议。在教育模式上,到底是启发式好,还是填鸭式好,还是介于启发式和填鸭式之间的中间模式好,这些问题在国际教育界都还没有定论。他个人认为,可以给儿童一点启发式的早期教育,但绝对不能搞填鸭式的早期教育。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