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未来五年,中央将出资15亿元招募10万大学生去西部农村执教。这让笔者很快联想到稍早的另一条新闻,那就是44.8万农村代课教师将被清退。两条新闻,一进一出,事关农村教师素质。
|
费用只是一方面,效果才是最重要的。清退代课教师的政策甫一出台,就引起了社会舆论强烈的反响。有的认为“代课教师是中国教育的脊梁”,不能清退;温和一些的人认为,清退要讲求方式方法。的确如此,在清退的过程中,多花些力气帮助代课教师重新上岗、转岗,或是加大赔偿额度,都可以体现出政府的温暖,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尊师重教的道德建设方面和科教兴国的政策实施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向西部“空降”大学生,的确可以增加教师队伍的合法性,提高教师整体的学历水平,但是在以往类似的支教活动中,大学生适应性的欠缺和乡土情结的缺乏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质疑,这一次就可以摆脱这些困扰吗?不敢说。
无论是费用,还是效果,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农村的孩子能有好的老师。对于政府来说,就是要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探索出合理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