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无偿救助迷途少女 爱心感化使其脱胎换骨
2006-05-22
 一个是21岁的中南大学优秀大学生高超,一个是16岁的流浪少女小芸(化名)。2004年6月以来,高超前后资助小芸2万多元生活费,小芸也由从前的张扬跋扈开始变得甜美乖顺。 可如今,高超又有了新烦恼,他马上要离开长沙了,无依无靠的小芸却不知何去何从。

  网上偶遇迷途少女

  高超和小芸相识于2004年6月。一开始,他们是网络上的陌路人。“起初,她只是我QQ里的陌生人,上来就说好几天没吃饭了,问我借200元钱回家。”高超向记者描述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当时已是晚上11点,小芸下线后直接在高超所住的宿舍楼下等他。“她看上去非常瘦弱,脸色惨白,非常可怜。”高超当即把小芸带回寝室,给了她吃的东西,还给了她100元钱。

  “她脾气不好,和寝室的兄弟无法相处。”日子长了,高超慢慢发现小芸身上的一些坏毛病,她说话时总带脏字,看见帅哥就粘上去,喜欢逛街乱花钱,这些都让高超有点难以忍受。

  刚认识那会儿,小芸在中南大学附近的一家照大头贴的小店认识了一个帅哥,同居没到一个月,就被赶了出来。“那样子看着真叫人痛心。”2004年7月17日,高超将小芸带回西安老家。可是小芸的恶习一点没改,家里人很反感,无可奈何之下,他带着小芸提前返回了学校,继续管她吃管她喝。

  爱心感化脱胎换骨

  14岁的小芸无所事事,成天泡在网上,专找市内的网友,唯一的目的就是让网友请吃饭买衣服。“我帮她在渔湾市附近租了房子,还帮她找了工作,盼她不要再过以前的生活。”可好景不长,小芸又和人同居了,因为性格不好,每份工作都干不了多久,高超感到很绝望,他想到了绝交,可是圣诞节小芸的一个电话,又让两人恢复了联系。后来的2年中,他们时常吵架,但高超一直对她不离不弃,成为了小芸的主要经济来源。

  “小芸的身世,我很同情。”高超告诉记者,小芸是望城县人,父亲有点残疾,替人打工,每月只能挣400元钱,母亲在她8岁那年,跟着别人跑了。“家里根本就没人管她,让她一个人自生自灭。”高超的脸上现出挣扎的表情。2005年4月,年仅15岁的小芸怀孕了,知道的时候,已经4个多月。出现这种情况,高超只能通知小芸家人。“小芸的妈妈从江西过来了,一进医院,不问情况,甩了小芸一巴掌就走了。”

  “每次吵架,我都为自己干的事后悔,但又放心不下。”自从认识了小芸以后,高超的学习受到了影响,平均成绩由原来的90多分降至80分。他的行为更是得不到理解,朋友们都说他傻。“我会坚持下去,小芸已经变了很多了。”高超说起小芸的转变,整个人又立马高兴起来。他说,小芸现在在涉外经济学院附近一家美发店做助理,待人开始有礼貌了,嘴巴也变甜了。

  “我要让童话一直演下去”

  “不知道多少次,MM出去社会上玩,几天没有音讯,男生只能急得到处寻找夜夜失眠;不知道多少次,MM不停地买东西,男生只能忍着妈妈的责备吃着馒头……男生躲在被窝流泪,告诉自己不论怎样,都要让这个童话演下去。”这是高超写在自己博客里的一段话。高超告诉记者,每次看见小芸,就像看见了当年的自己,他也有过迷途的日子,他把小芸当亲妹妹,他相信这个世上哥哥和妹妹一起幸福生活的童话故事一定会有的。

  高超现在又有了烦心事,因为学校保送他去西安交大读研,他马上就要离开长沙了,可又担心刚刚变好一点的小芸再次回到以前的轨道,他希望带着小芸,帮助她多读点书,以后能有个好人生。

  不可复制的救赎

  本报评论员 怀玉  

  高超现在很烦恼,他就要离开长沙,却不知道小芸该何去何从。在笔者看来,这烦恼是早就注定了的,几乎带有“原罪”的色彩。

  没有谁会怀疑高超是高尚的。他倾注如此多心血、花费那么多钱财,去帮助一个在常人看来不值得同情的“问题女孩”。他没有一点获取“回报”的动机,除了父母的责骂、同学的误解和“生存还是毁灭”般的心灵折磨,他什么都没得到。

  于是我们想知道,他为什么要死心踏地地帮助她?

  报道中有一句话或许为我们提供了注解。在回答记者“为什么要帮助小芸”的提问时,高超说,“自己也有过迷途的日子,每次看见小芸,就像看见了当年的自己”。据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救助带有明显的自我救赎色彩———曾经也是“坏孩子”的自己,后来终于改正了,于是也相信小芸是可以挽救的,于是不惜代价地帮助她。这样,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了,高超为什么会迁就小芸,拿着父母给的生活费为她买漂亮衣服,满足其“物质女孩”的欲求;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她乱交男朋友、好逸恶劳等诸多恶习;为什么看着小芸冥顽不化,心里屡次想放弃却还是勉力坚持下来。

  精诚所至,顽石点头。现在的小芸终于改了很多,相信她还会改得更好。但我们不得不说,这种改造的成本实在太高。造成“利益不能最大化”的原因,是行善者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径。

  所以,笔者倾向认为,这是一场充满理想色彩的非理性救赎,它具备情操审美性,但却不具可复制性,不值得提倡和推广。

(稿源:三湘都市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