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 |
“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 4月12日,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办公室为哈尔滨市松北中心小学、新华小学、虹桥小学、安治小学、通乡小学、友协小学、建国小学7所学校390名贫困农民工子女每人发放300元“希望工程-金龙鱼农民工子女助学基金”,总计11.7万元人民币。 |
2004年1月13日,中国青基会启动了一项专门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以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捐赠的5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农民工子女助学基金,5年内将按照每人每学年600元至900元的助学金标准,资助超过5万人次贫困农民工子女完成小学学业。
2004年9月,
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希望工程-金龙鱼农民工子女助学基金”,将连续5年累计资助金额不低于150万元人民币。选择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哈尔滨市松北中心小学、新华小学,虹桥小学、安治小学、通乡小学、友协小学、建国小学7所学校实施。
助学基金资助标准为600元/人/年,由学校公布资助的项目和条件,学生或家长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予以资助。这些条件是:父母或其中之一进城务工,且均为农村户口;父母进城务工,学生在流入地公办或民办小学就读;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有固定住所,且在流入地居住一年以上;家庭没有一年内迁徙或让学生转学的计划;品学良好。考虑到打工子女流动性大的特点,资助将每年进行一次,实行年度再申请制。
据了解,截止2006年3月,这一基金已累计资助哈尔滨农民工子女1280人次,累计资助金额54.3万元人民币。 流动儿童遭遇教育难题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量农民工子女随父母流入城市。借读手续复杂烦琐,某些公办学校高门槛,某些民办学校高收费……种种不便,让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子女举步维艰。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流动人口已超过1亿人,有近2000万流动儿童。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机构日前公布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有近200万孩子失学。这些农民工子女从小在城市长大,却始终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而且还受到某些城市居民的歧视。
在我省,据统计,截止2003年底,哈尔滨市流动人口已达50万,有99%的农民工租住在城市待改造的棚户区,居住环境、卫生条件极差,成为城市中生存的“边缘人”。在城区中小学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约4.6万人(其中中学生1.7万人,占现有初中生10.88%;小学生约2.9万人,占现有小学生17.43%)。大部分农民工以靠强体力劳动或延长劳动时间来换取较低廉的报酬,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有的甚至低于1000元,也正是这些因素,使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日显突出。
调查显示,目前哈尔滨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由于沉重的生活负担,农民工子女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二是部分农民工子女不能及时入学;三是农民工对子女疏于教育;四是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五是农民工子女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这样的情况,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决定首先在哈尔滨启动“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 助学项目体现教育公平
目前,接受资助的学生,不仅得到物质帮助,也得到精神鼓励。他们感受到了社会温暖,感受到了用钢筋混凝土筑起的城市是接纳他们的、关心他们的,于是他们在学习上加倍努力,在生活上自强不息。这一关系到农民工子女切身利益项目的启动,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并且促使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农民工的生活、关心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很多学校建立起爱心超市,从点滴做起,尽其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哈尔滨市友协第一小学去年有40名农民工子女接受资助,今年又有50名农民工子女获得助学金。大队辅导员公保红说,每年给每个贫困孩子的600元钱,不仅给了孩子信心,也给了家长希望。五年级一名学生连续两年得到资助,这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父亲去世不久的孩子有了很大改变,不再沉默寡言,而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成绩也由班里的中等一跃为前10名。公保红说,助学基金的发放拉近了学校和学生及家长的距离,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寄予了越来越多的信任和理解,家长们在与老师接触时,眼神都与从前不同了,有了更多的依赖感。
和其它学校相比,友协一小的农民工子女较多,贫困学生更多,在发放助学基金时,学校总面临两难选择。因此,公保红表达了学校对受资助学生的期望,希望他们珍惜这份幸运的关爱,以加倍的努力作为回报。
新学期伊始,幸福的不仅是哈尔滨市这390名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子女,还有许多农村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通过希望工程得到了帮助。截止今年4月,省希望工程本学期共为2812名学子发放56.452万元奖学金,并已立项4所希望小学,援建希望小学资金达80万元人民币。
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希望工程-金龙鱼农民工子女助学基金”的设立,对我省全面启动“希望工程进城计划”具有重大意义,在坚持已有助学活动的同时,吸引更多人关注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并与社会各界一道积极将农民工子女助学项目开展得更好,帮助更多的适龄农民工子女解决上学问题,以协助政府实现教育公平的一贯宗旨。(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