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性婚姻的回答(图)
2006-05-19

      前天,健康时报常华采访关于无性婚姻的话题,因为是通过QQ的,所以有记录,顺便发此,供大家批评。

      常华:您还在线吗?
      徐兆寿:在,刚刚掉线了。看到了,是关于无性婚姻的问题

      常华:可以采访吗?
      徐兆寿:当然可以了。

      常华:您现在在北京吗?
      徐兆寿:不在,我现在在兰州。

      常华:那用QQ采访可以吗?
      徐兆寿:也可以,就是慢一些。

      常华:那不好意思了,要占用您的一些时间了.
      徐兆寿:没关系的。那我们开始吗?

      

      由张静初、范伟和聂远主演的影片《芳香之旅》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娓娓叙述至21世纪初。女主角张静初不仅从十几岁少女演到60多岁老妇,她演绎的婚姻更是一段离奇的“无性婚姻”。

      常华:您对现阶段中国的婚姻现状有什么看法? 
      徐兆寿:不怎么乐观。因为正好赶上了一个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人们的婚姻观是不稳定的,所以离婚率也相当高。现在是建国以来第四次离婚高潮。在这一时期里,离婚率最高的恰恰是自由恋爱的年轻人们,年龄大概在28至40岁之间。第一次离婚高潮是建国初共和国的元勋们离婚,第二次是在“文*革”期间因为政治问题而离婚的,第三次是上山下乡后来进城后又离婚的 
 
      常华:离婚人群中有多少是因为"性"的不和谐原因造成的? 
      徐兆寿:性的因素在八十年代后期占到了一定的比重,在传统社会里,性不是问题,但在八十年代以来,性开始在婚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开始成为离婚的因素,现在这一比重越来越大了。 

      常华:您觉得性在婚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徐兆寿:追求性生活的和谐成了中国人目前青年夫妇的目标,但也成了一个教条,这正是青年人轻视婚姻的一个原因。性在婚姻中是一个中介作用,婚姻若没有了性,传统的婚姻就不存在了,因为生育首先就不存在,其次性是人的自然需求,这一需求满足不了,婚姻的一方就会向社会求助,这就是离婚的原因所在。

      常华:无性婚姻夫妻有找过您的吗?向您倾诉的的多吗? 
      徐兆寿:有,不过,很少。因为我做咨询的大多是大学生。无性婚姻也是婚姻的一种。这种婚姻是把性当成一种物质存在,没有将其与精神存在融合,但这种婚姻会有很多痛苦,因为它是一种灵肉分离的存在。 

      常华:哦,现在的年轻人怎么看待上一代人的婚姻观? 
      徐兆寿:现在的年轻人都觉得上一代人的婚姻大多没有爱情,也对婚姻家庭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存在不理解,他们认为,不能和谐便分开好了,何必要在一起呢?他们没有经历过婚姻的酸甜辣,对婚姻和家庭缺乏理性的认识。他们可能在恋爱中会因为一句话而分手,但他们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常华:他们认同父辈对幸福婚姻的认识吗?
      徐兆寿:不认同。他们认为,爱情是至上的,可以超越任何存在,包括亲情。当然,这也只是一部分,不是全部。这是受到西方特别是美国爱情至上主义观念的影响所致。他们对幸福还没有固定的概念。上一辈人的幸福观有很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存在的,而现在他们大多接受的是西方的一些观念,存在一种文化上的差异。

      常华:您说的很对,您觉得无性婚姻是应该分还是继续呢? 
      徐兆寿:性既是一种形而下的物质存在,同时也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存在。比如,总有人问我杨振宁的故事。我说,杨振宁在这个时候可能没有性能力了,但并不是没有性意识。同时,性也有好几种方式。男女双方发生身体上的交合性行为是传统的模式,但也有其它的方式存在,如自慰,如无性能力的一方通过一些其他的手段帮助对方获得性快感和性高潮,这也是性行为。只要双方觉得是和谐的,可以不分开。当然,双方有一双若觉得痛苦,如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她在痛苦中必然要到外部世界去寻求性,这样,婚姻就自然地解体了。所以应该分别对待。我认识一对老夫少妻,问过他们这方面的问题。老夫说,他可以难过很多亲昵的动作使自己的爱人获得快乐。他们很幸福。 

      常华:您觉得男女之间可能存在无"性"的幸福吗?
      徐兆寿:在这种时候,他们可能要面对世俗的很多观念的责难,这反面使他们更为团结,更加重视对方的存在。其实,婚姻在世俗层面上是性的连结,但在高层是精神的和谐。无性的幸福肯定是不存在的。因为即使是无性婚姻,其实也是有性的,如同刚才我所说的那样。 

      常华:"男人因性而爱,女人因爱而性",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徐兆寿: "男人因性而爱,女人因爱而性"这是一种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存在。有一定的理由,但是一种不合理的存在。在男权社会,男人的占有权比女人要强,并且更为优先,所以看上去如此。相反,女人要求得稳定,并且社会道德大多都是对着女人的,所以使得女人在性方面非常谨慎,从此造成了这样一种文化的畸形存在。其实,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常华:说的好,很高兴今天能采访到您。 
      徐兆寿:客气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