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给学校补课放条"生路"?
2010-03-30

2010年03月26日 16:45:12 来源:山西晚报

    一方面,教育部门禁止学校组织学生补课;但另一方面,学生不补课,学校就无法完成教学计划。面对"禁补令"下的尴尬,有人大代表建议--

    "只要一提到学校补课,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学校违规,又在收钱!可人们不考虑学校完成教学计划的时间够不够,学校为什么要补课!"这是今年太原市"两会"上,一位人大代表提出的问题。这位在教育系统任职的代表,对太原市学校补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建议放宽学校补课的限制,适当给予补课老师报酬。

    这位代表的意见在会上引起热烈讨论,也让很多人开始重新认识和思考"学校补课"这个老话题。3月24日,本报记者对太原市补课现状进行了调查。

    市人大代表:放宽学校补课限制

    这位人大代表的报告调查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和家长共上千人。所调查的学生涉及初一到高三,97%的学生现在都在校外补课,补课的科目各科都有。补课原因的调查中,37%学生补课是因为升学压力大,20%学生是家长要求的,剩下的是其他原因。

    通过对家长的调查,84%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在校外上补习班,补课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内容多,学习跟不上。

    一半以上的老师认为应该给学生补课,学生课程较为紧张,需要增加课时。

    关于费用的调查,有24%学生报了近百人的大班,35-50元/小时;46%学生报的是10人左右的班,100元/小时;30%的学生上的是一对一的小课,200元/小时。

    调查报告指出,学校不补课,不意味着家长不给学生补课。然而,社会力量办学鱼龙混杂,有的家长花了大价钱,可能孩子学不到东西,无形中增加了支出。建议政府统一划定学校补课收费标准,学校提供设施。例如:每节课按2元/每生计算,每学期约190余元。这位人大代表认为,相比社会力量和培训机构办学,费用低、效果好、针对性强,家长应该会接受。同时,放宽对学校补课限制,以便学校完成教学任务。

    "禁补规定"有些尴尬

    对于教育部门规定的中小学校一律不准补课,高中学校可以补课但是不能收费的规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校长提出质疑:"这样的规定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比如毕业班的学生不补课怎么能应付升学考试,而补课不让收费,老师付出的劳动怎么算?学校根本没有经费来给教师发补课费。"

    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现在的"禁补令"比较尴尬,但是没有其他办法。

    "禁补令"促成补课格局

    教育部门"禁补令"原来是为了给学生和家长减负,可实际结果是把家长和学生"堵"到学校之外,给民办培训学校带来商机。公办教师不让在学校补课,多被民办学校聘用或在家办班。有的学校补课转入地下,偷偷收钱。

    因此,有人认为这种对学校补课"一刀切"并不合理。一位校长举了个例子,这个学期教学时间只有18周,如果按照这样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肯定会在教学中做出"夹生饭",学生不能完全掌握,不补课肯定不行。

    "补课"是否该放开观点不一

    "禁补令应该坚决执行,随意放开可能会滋生更多问题。"对于是否该给学校补课放条"生路",政协委员陈北原观点鲜明。

    他说,目前实施的"禁补令"是教育部门、专家、学者经过多方调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利弊做出的一个决定,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是经过多方推敲的。如今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补课,说明孩子课堂上的知识没有消化好。"学校应该把目光转向怎样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上,让孩子在课堂上把所学知识吸收、消化好。学校补课放开后,综合收费也许相对较低,但会不会滋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补课的孩子吃偏饭呢?"

    政协委员崔晓青则觉得,应该适当放开学校补课,让优秀教育资源能够社会共享。"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制度,既能让孩子们学得好,又能让优秀教师得到相应报酬。"崔晓青说,如果学校能够统一补课,还可以排除很多安全隐患,同时解决社会办学乱收费现象,家长也会很放心。记者 王冠兴 要维维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