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宝老师”的师德内涵
2010-02-23

付彪 2010年02月22日12:1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首批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副校长霍懋征,于2月11日零时35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周总理曾称她为“国宝老师”,温总理曾夸奖她为“把爱献给教育的人”。19日,温总理亲自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2月20日《新京报》)

  霍懋征之所以被尊称为“国宝老师”,不仅在于她一生扑在教育上,做了一辈子的小学老师,而是在于她把教书育人视为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来追求,屡受打击不放弃,多次“高升”不动心――“因为我喜欢小孩子”,道出了霍懋征执著追求的真谛;“传道授业解惑躬耕一生,彰爱扬清懿德垂范千秋”,正是霍懋征一生的真实写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没有爱就难以让“淘气学生”自立自强;没有爱就难以让莘莘学子茁壮成长;没有爱就难以使簇簇桃李芬芳。霍懋征老师教书育人近60载,她将全部的爱都献给了基础教育事业,献给了她所喜欢的小孩子。“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诚然,爱是塑造美好心灵不可或缺的。

  “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温总理曾不止一次地这样形容我们的老师。他们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提高民族素质的神圣使命。“国家之富强在于民智,民智之增进在于教育,教育之发展在于教师。”老师的作用,同国家兴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紧密相连。“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职业特点决定老师必须首先有德有爱,这样才能做到有教无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做一名“会教”的老师,就要把教书育人看得无比圣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霍懋征深刻诠释了其师德内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教育事业,提升教师素质,弘扬高尚师德,不仅是社会发展之基,也是时代呼唤。我们希望霍懋征老师对事业的痴爱、对学生的挚爱,能够让崇高而圣洁的“红烛精神”薪火相传,进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国宝老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