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驻葫芦岛记者张延兵报道:葫芦岛市建昌县石佛乡柳条沟村民72岁的王义老人,最近立了一份特殊的遗嘱——把扶贫助学写进遗嘱。王义将“用我的遗产去帮助贫困学生”写进遗嘱,由此明确了他所创造的数十万元财富的分配和流向,明确了他心愿和情感的最终归宿。
富裕了始终没有忘记扶贫助学
王义1986年承包了石佛乡木材加工厂,经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到目前为止,固定资产达到70万元左右。老人富裕了,他始终没有忘记扶贫助学。1989年的一个偶然机会,王义来到石佛乡姚世间杖子小学,看到13名老师和200多名学生所用桌椅上垫木板,下垫土坯,6个教学班的教室连门窗都没有。深受触动的王义决心让这些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从1989年到1991年,他先后两次给该校捐赠价值2.3万元的桌椅,并修缮了门窗,结束了该校几十年用泥桌椅的历史。此后,他还先后给贺杖子乡和大屯乡等乡镇的几所小学送去了一车车的桌椅板凳,每车捐助的物品价值在4000元到5000元左右。从1989年至今的17年时间里,他始终没有间断自己的捐助行动,到现在他已经为13所学校捐赠了桌椅板凳,价值10多万元。为此,他也获得了“辽宁省先进个人”、“葫芦岛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立下遗嘱:用我的遗产去帮助贫困学生
为了把扶贫助学继续发扬下去,老人在近日立下了一份特殊的遗嘱,这份遗嘱明确写明:在他去世后,要由他的子孙后代接替他继续扶贫助学。为此,在几天前王义把全家人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在会上他说:自己活着时扶贫助学的事不能停,死后要留下一笔钱专门用于扶贫助学,这笔钱谁也没权继承,只有这样他才能死而瞑目。他说,开会只是通知子孙,不是征求他们的意见,不帮穷苦乡亲和学校师生,他心里不踏实。开会时老人还嘱咐子孙,自己死后,除了用留下的一笔钱扶贫助学外,只要有人找上门来求助,有能力帮就得去帮,把自己扶贫助学的事业继承下来。
5月11日,记者在王义老人家看到了这份遗嘱:“我,王义,百年后我的子孙要继承我扶贫助学的事业,用我一部分遗产来帮助穷人,帮助困难学校和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