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人权何在?
2006-05-15

谈到这个话题,得从中国教育所谓的产业化说起。中国学校教育,原本不存在所谓的产业化问题,但是从某个时候开始,教育主管部门可能觉得从教育上可以捞很多油水,而他们没捞到,所以,就开始出现了教育的产业化。但是,习惯进行宣传工作和形式工作的他们,冠以十分大雅的说话,教育社会化。

 

本文不谈具体的教育社会化问题,把和教育紧密相关的一个教育后勤的产业、商业化问题拿出来说。

 

中国的学校,特别是高校,后勤市场十分庞大,所以就由了关于学校后勤的种种问题出现。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推入,后勤社会化,慢慢向着后勤商业化靠近。所以学校后勤机构本着追求最大利润的原则,开始进行商业化改造。与之而来的是,种种侵权行为,严重侵害了大学生的人权。

 

1、大学生住宅权、隐私权大受侵犯。

 

大学生除走读生以外,基本居住在由学校后勤公司管理的大学生寝室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住宅权。只有司法机关或者公安机关在执行公务时,根据相关规定,出具搜查令才可对公民住宅进行搜查。

 

而在中国的大学中,几乎所有学校的寝室管理方,都保留各学生寝室的钥匙,他们几乎按照自己的安排,随意随时可以进入学生寝室。有些虽然打着进行所谓的卫生检查等为名,在寝室无人等情况下,私自打开学生寝室门,进入学生寝室。

 

按照道理说,未经住宅主人允许,任何人(除法律规定外)不得进入公民住宅,而一个学生寝室管理方或者说所谓的学校相关卫生检查部门,到底谁授权他们可以随意进入公民住宅。这种行为是严重违法的。特别是有些时候,男性管理人员进入女生寝室,女生有时候衣服穿的比较少,这样的行为,谁能忍受。

 

如果学生去上课了,管理人员私自开门进入,那学生的东西如果丢失怎么办?这种对大学生住宅权的侵犯同时也侵犯了大学生的隐私权,毕竟寝室作为个人的住宅,肯定有每个人的私人的东西在里面,学生居然可以这样为所欲为的侵害,简直就是强盗行经。

 

2、大学生的私有财产大受侵犯。

 

关于这个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大学生使用热得快被学校或者后勤管理方没收事件。首先,我觉得热得快作为一件商品,既然它可以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它就是合法商品,是经过国家质量安全部门监察的,任何消费者有权购买使用。大学生作为消费者,也自然可以购买使用。当然热得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火灾。学校规定不得使用,也是出于安全考虑。但是,这个安全隐患是在使用不当的时候才可以造成,只要合理使用,绝对不会有问题,不然国家相关部门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东西进入市场进行销售的。

 

学校考虑安全,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大家合理安全使用热得快,这样就避免了一些隐患的发生,毕竟大学生都是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社会人,如果造成后果,也自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而法律没有规定不行,一个学校凭什么规定大学生不能使用哪些东西。如果说有安全隐患,那么汽车不是也要撞死人,电也要电死人,为什么对这些也同样也安全隐患的东西不加以禁止呢?

 

    再退一万步讲,学校规定没有违法,那你学校凭什么可以对学生的合法财产进行没收,只要财产是合法的,除非受到法律惩罚,不然谁都不能没收公民的合法财产。难道学校高于法律吗?

 

    在这样的模式下,在这样的一种所谓的管理教育下,所有学校还要大叫“以学生为本”可以说,虚伪到了极点。

 

    在中国读大学,不单是寝室小的和监狱一样,更多的在于一种学生权利的缺失和侵害,就是说,中国的大学生还不如囚犯。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