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写广告观后感的玄机
2009-12-28

2009-12-24 15:05:03

  近日,西安有多所小学发通知要求学生大早起来看广告,并要家长陪同。对此,有网友在网上发帖曝光,家长质疑此举或有商业利益,而教育部门则回应称看与不看学生有选择权。(据华商网12月23日报道)

  世间事都有因果,西安一些小学发通知要求家长陪同学生观看电视购物广告,恐怕大有因果——学生不仅要看节目,还要写观后感于通知单背面,还要家长签字后上交学校。这些有家长签字的观后感有什么功用?不得而知。学校说要求学生看广告是接到上级的通知,而其上级就是教育行政部门。那么,教育管理部门为何推动学生看电视购物广告呢?这是最值得追究的。

  一些家长将此一语道破:“节目压根不是什么成果报告,而是销售一种叫’考客老倪‘的电视广告。”就此看来,小学生的广告观后感充满商家业绩证明的色彩。当然,在这些事件中,学校不是组织学生看广告的推手,教育行政部门才是商家的托儿。至于什么原因让教育部门成为商家的托儿,有待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按照世事因果的逻辑,除非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内部人士得了商家的好处,否则怎会无缘无故地借行政权滥发通知要学生们看广告呢?教育部门回应称看不看广告学生都有选择权,但其发通知的动机就让人浮想联翩。

  教育行政部门的通知,将学校和学生变成商业利益链的一环,让学校成为商业机构的附件,而教育行政部门则成为广告的推广者,虽然没有直接推销商品,但对于商品的营销却做了有效的实践。

  学校是传播知识文化的场所,不是商业组织,更不应当成为商业机构的链条。但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一再违规向学校渗透,通过学校或老师向学生派售商品者有之,办商业保险者有之,组织购买学习用品者有之。还有一些商家比较“聪明”,他们组织学生看广告,以此有针对性地达到销售商品的目的。在这种渗透过程中,肯定会给学校或其他机构带来一定利益,或者为校领导或教师带来好处,肯定不会无缘无故。

  商业活动向学校渗透,必然扰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加重学生及家庭的负担,浪费孩子们的时间,污染他们的心灵,损害学校声誉,败坏社会风气。教育部门、学校及工作人员如果被商业组织所收买,借学生以谋利,其实是借教育权或行政权来谋利,是对权力的不正当变现,更是一种滥权行为,如果个人从中收取好处,就是受贿行为。因此,应当警惕商业组织对学校的不正当渗透,还校园以干干净净,让孩子们拥有健康成长的环境。(瞿方业)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