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作业取代了满堂灌
2009-12-07

2009年12月07日09:36  浙江在线  

  课堂45分钟,每分钟都很宝贵,不少老师都在想方设法地用足这每一分钟,争取能够多讲一些多教一些,期望这样学生就能够多学一些。

  而朝晖中学却“反其道而行之”!从这学期开始,学校在初一年级试行了一次“课堂变革”:规定课堂45分钟内,老师讲课部分只能占前30分钟,后10分钟要留给学生做作业,最后5分钟进行作业讲评。半个多学期下来,老师和学生反响都挺好:课堂做作业,有问题当场解决,效率高了,课后负担也轻了。

  时间短了,效率反而提高了

  从45分钟缩短为30分钟,教学任务能完成吗?教学进度能赶上吗?半个多学期下来,对这一疑问初一年级的几位老师回答得很干脆:能!“时间短了没关系,关键是把效率提高,有部分内容可以进行浓缩概要,有部分放到作业中去体现,有部分几个章节可以进行整合。”数学老师马士荣说。

  尽管这样的改变,老师得投入很大的精力,光是备课就得重新花一番功夫。但几个星期下来,老师体会出来了,再辛苦都值得。“原先一堂课讲完,问学生懂了吗,他们都点点头,但课后作业一交上来,其实没懂。而现在把作业放进课堂,通过当场练习,不懂的问题当场解决,一堂课下来,学生是真正懂了。”教科学的张海慧老师深有感触。

  张老师说,学生在做作业的10分钟时间,她就在旁“观察”他们做作业:哪道题错误率,哪道题花的时间长,哪些学生已轻松过关,哪些学生还得点拨点拨。为此在5分钟讲评作业时,她就会针对这些问题一一“对症下药”。

  “有时候我们去听课,45分钟听下来,我们大人也会觉得很累,更何况是学生,到后面10来分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果其实就很差了。而变换一种形式,插入做作业这个环节,让学生张弛有度,收获更大。”许多老师感受很深。据了解,目前这项“课堂变革”在初一年级五个班中试行,今后将在全校逐步进行推广。

  讲的少了,做的作业更多了

  把作业从课外搬到课内,可不是简单的一“搬”而已:作业不是以往的“老”作业,而是全新设计的新作业。朝晖中学用一年多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发了一批“新概念作业”,课堂作业是其中的一部分,另外还有课前作业和课后作业。目前数学和科学学科已经设计完成。每堂课的课内作业主要为基础、巩固、拓展三个层次的作业,逐步递进。

  这一改动到底怎么样?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学生。“如果这些作业让我回家或自修课上做,可能要花上一个小时时间,在课堂上做效率高。”“做错的题目,老师马上讲解掉,把我们的疑问在课堂上就解决了,不会留到课后。”“用作业当场进行检测,让我知道一堂课下来,哪些地方我听进去了,哪些地方没听全,下一堂课我就会注意了。”初一年级的一些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

  课堂精炼了,课后内容丰富了

  课堂用来做作业,那课后空出来的时间干什么?“做好玩的事情。”学生们得意地说。在老师设计的新概念作业本中,专门准备了课后作业。但这部分,不是重复操练的枯燥题目,更像是一些探究性的小活动,尤其是周末的作业更明显。“经常会有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发展能力,学生做起来轻松好玩,但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学校教学处主任夏老师介绍说。

  相关新闻

  天津:每堂课授课不超过20分钟

  据天津日报报道:该市河西区制定《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标准实施细则》,规定:“每堂课教师授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不少于15分钟。”一位校长说,这个规定要求老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体现精讲多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上就可以‘消化’所学知识,做到当堂学、当堂会。”

  放学回家后各学科大量的作业也是困扰小学生的问题。为了让小学生从作业中找到兴趣、体验乐趣,河西区要求每位教师设计作业时,使学生从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中解脱出来。此外,教师还要创新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形式,包括作业量等。目前,在河西区小学课堂上,以赞赏、帮助和引导学生为前提的启发式教学越来越多;而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型作业,观察型作业、调查研究型作业、动手操作型作业已经逐步取代传统习题类作业,成为小学生课后作业的主体。

  义乌:大力倡导“半小时课堂”教学模式

  据浙中新报报道:本学期,义乌教育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轻负高效课堂的意见》,以文件的形式大力倡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半小时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在听课调研中发现,课堂教学环节松散、教学内容随意、教学语言不简练,教学重点不突出,是导致很多老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要在短期内提高所有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想通过压缩教师的教学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义乌市教育研修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半小时课堂”中“半小时”是一个虚指的概念,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一位小学校长说,“半小时课堂”的理念与问导式教学理念在推行有效课堂方面是相吻合的,两者都是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把课堂学习的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通过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新浪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