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教育对内地有何吸引力
2009-11-06

2009年11月06日 09:26:35   新华网-港澳频道

  新华网消息 香港文汇报发表香港东英教育基金会教育总监欧阳敬孝博士评论文章,政府打造香港教育产业的计划,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吸引付得起钱的非香港居民来港读书,尤其是吸引那些新晋的内地富裕阶层及越来越庞大的中产阶级。

  接下来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要来港读书,读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还是副学士学位及职业培训课程?许多人的答案是读大学,例子是最近几年香港诸大学在国内招生非常火爆。于是,特首的施政报告就专门预留了两块土地“供开办自资学位课程使用”。

  其实这个问题远没那么简单,牵涉到我们的客户对子女教育有什么期望,香港的教育能否满足这种期望。我们只有准确了解、把握了这些问题后,才能使香港教育可持续发展,把香港教育这块饼越做越大,使之成为香港的金招牌。

  内地的新晋富裕阶层和中产为什么要花钜资送孩子出外读书?是在中国没书读?还是在中国实现不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全球化的世界越来越扁平,中国也在日新月异地急剧变迁中。一方面,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份量越来越重;另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英语国家,依然占据着舞台的主要位置。中文(普通话)和英语是二十一世纪世界舞台上沟通的标准用语,中产阶级都期望孩子熟练地驾驭这两种语言,具备全球视野,通晓中国国情,善于学习自主独立并自信快乐幸福。

  可是,孩子们在中国的教育现实却无法实现这些期望:考试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手段的单一,导致“千校一面”,孩子们的不同特点、特长、个性就不得不被修正和抹杀。如此,人才的创造性和创造力也就消失殆尽了。

  中国当前正处于一个急剧变迁的时代,某些人和某些家庭迅速由贫困进入富裕,但他们往往缺乏可以有效秉持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时家庭文化资本的积聚也远远不够,对孩子不是过于娇宠,就是过于严厉;或者父母忙于赚钱,忽视对子女的陪伴关爱;或者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无限满足,对孩子的心理需求、个性发展、品行培养、情操陶冶很少关注。

  香港与内地的差异化,包括学校的多样性、多元化、国际化,香港社会运行成熟的机制和惯例,恰恰是吸引内地中产阶级送孩子来港读书的最大诱因,也是香港是否能够成为教育中枢的根本所在。

来源:华龙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