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助学生成才
2006-05-09

以学生为本助学生成才

记者 王玲巧 通讯员 谢玉培
  五四青年节前夕,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传来捷报,继两度获得“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后,涉外学院团委又荣获2005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闻讯后,记者走访了这所“全国十大万人著名民办高校”的团组织,领略他们的以学生为本,促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型育人模式。
 涉外经济学院团委紧紧围绕张楚廷校长提出的“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九字方针,怀着以人为本的精神追求“大爱”,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不足,积极发掘学生的优势,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开展贴近学生的团委工作。“作为民办高校,我们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稍微欠缺,但是他们思维活跃,敢闯敢试和注重实际运用,追求自我解放与个性的张扬,我们应该肯定他们的优点,挖掘并发展他们的才能,帮助其成才”,涉外经济学院团委皮莉书记说。

   秉着“挖掘学生潜质,帮助学生成才”的育人理念,涉外经济学院团委开展了多项积极健康,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搭建展现他们闪光点的平台,例如主持人歌舞大赛,演讲比赛,最具创意设计寝室评选……;同时也适当开展具有一定学术氛围的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电信杯”企业创业方案大赛,校长论坛,读书知识擂台赛等等。不同的活动让具有不同才华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我们的思想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皮莉说,“有一位学生学习基础不是很好,一次偶然的机会迷上了flash,他很谦虚勤奋地向计算机系和艺术设计系的同学请教,flash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后来在省和全国的各种比赛中屡获大奖,毕业后开了一家IT公司。这件事使我们认识到,学生的优秀并不只表现在考试成绩优异这一方面。有所作为的学生都是优秀的。”

   育人观念的更新促成了管理模式的创新。近年来,学校团委鼓励学生根据个性与爱好创办多种主题社团。如晨读社、摄影社等学生创办的个性化社团大量涌现,学生的创想在社团工作中得以实施。如管理者协会的同学们就敢想敢做,多次登门邀请湖南友谊阿波罗集团董事长胡子敬先生前往协会自办的涉外世纪讲坛,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诚心终于感动了胡先生,他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到涉外接受访谈。目前,该社创办的“名企文化涉外行”系列活动已成为涉外社团活动的一个品牌,旺旺集团、中联重科等知名企业的领导都曾受邀莅临涉外,与学生交流;学生创办的街舞协会近年来作品也获得湖南省街舞大赛第三名、湖南省主持人歌舞大赛长沙赛区冠军等多项大奖。

  打造精品活动构建发展平台
 作为民办高校的基层团委,涉外团委清醒的认识到,要紧抓民办学校学生思维活跃、艺术才能突出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活跃校园,帮助学生展现自我、树立自信。为此,涉外团委从政治文化、道德文化、文艺文化、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五大方面着手,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为学生营造了全面发展的平台。尤其在文艺建设方面,四大文化节贯穿校园四季。

  三月是涉外全体女生的节日,“四自”演讲比赛、女生排球赛、“才女大比拼”和女生手工艺作品展让女生的风采得到了完美的展示。有摄影、文学、书画和演唱才华的同学在五月草长莺飞的日子里特别高兴,因为可以在校园十大摄影家、作家、书画家和十佳歌手评选比赛上大显身手了;喜欢体育、电子游戏和读书的也不乏用武之地,有篮球赛、CS反恐精英大赛和读书知识擂台赛等着他们;还有校长论坛、明星歌友会……九月新生节让离家求学的新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十一月的寝室文化艺术节,丰富了寝室生活,增进了寝室友谊。这一系列的活动,成为了学生展现自我的“平民舞台”,涉外的学子们在无数次活动的锤炼下,找准了自身定位,提升了内涵。

  有了学校各项活动的磨砺,学生们在校外的表现也是顶呱呱的。几年来,同学们相继在湖南省首届寝室文化艺术节、中华校园歌曲电视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湖南省星城导游之星大赛等比赛中拿奖,有的甚至是摘得桂冠;团委的老师很欣慰说,我们很有成就感,那是他们成才的象征。

 敢于创新探索特色工作模式
  涉外团委坚持以学生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敢于创新,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民办高校团委的工作模式。
 2000年,校党委尝试把学校活动党支部建立在楼栋,实行“注册支部
 活动支部”的新模式,学生中的党员和入党先进分子在宿舍楼也有组织予以管理,校团委在此启发下,依托各“活动支部”丰富寝室文化生活,将寝室建设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将文化请进宿舍”和“寝室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让单调的寝室生活变得趣味横生。

 2003年,为帮助学生有效规划大学生活,涉外施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一方面改变原来对大学生的操行卡评价,变主观评价为客观记载,实行一人一套表,一学期一张表,一人一本证;另一方面校团委组织策划了丰富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积极参予,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还给他们颁发“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

  此外,为改革以往评奖中过程不够客观,结果不够典型,方向不够全面等弊端,涉外团委将传统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奖项的评选换为“创新奖”、“社会工作奖”、“涉外杰出青年”等,评优程序也凸显人性化,由学生自主申报,并根据奖项要求对号入座,合格一个,推荐一个,奖励一个,均无名额限制。

 年轻而充满活力涉外团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心,在探索、建设创新型共青团组织和推进创新型教育环境上,对整个民办大学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