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口晚报】 |
海口晚报网4月27日讯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介绍,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生毕业生达413万名,比上年增加75万人,增幅为22.2%,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聚焦理由 大学生就业难,在今天已经不算是新闻。但是为什么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还是需要我们深度关注。 毕业是否就意味着失业? 其实不是,如果你愿意把农村,把基层作为你的职业起点,你一定会找到一方天地。而令人鼓舞的是,政府也将从公务员录取等方面给予大量优惠。在就业难的今天,大学毕业生们能否转变一下观念,放弃“无业可就”的大城市,选择“有业无人就”的基层单位? 面对企业虚位以待,而高校提供不了专业对口到毕业生的尴尬事,高校也需要好好思考,专业的设置该以什么作为标准。 优惠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户口转迁、人事代理、工资定级、 助学贷款本息偿付、税费减免、 职称评定、社会保险、公务员录用 以及升学考试等 引导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一个方向。记者从今天在保亭召开的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我省将出台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在我省中部少数民族地区和众多的基层单位,仍有广阔的就业空间。 此前,我省选调、选拔和选聘部分大学生到乡镇和农村村委会挂职锻炼,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有1000名大学生在乡镇及村委会挂职锻炼,都不同程度地发挥着积极作用。 然而,海南医学院学生处处长李贤明指出,我省目前缺乏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由于基层和边远地区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并且学习环境不良,个人继续深造机会少,毕业生就业积极性不高。 据了解,我省有关部门即将出台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对到基层和少数民族地区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在户口转迁、人事代理、工资定级、助学贷款本息偿付、税费减免、职称评定、社会保险、公务员录用以及升学考试等诸多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