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分门”背后的权势盛宴
2009-05-31

2009年05月31日10:50   民主与法制

  “浙江省个别地方在体育项目高考加分上确实存在弄虚作假情况,我们也作出过处理。”5月22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新闻发言人张江琳对《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说。

  张此番表述是回应近日媒体披露的浙江航模(航海建筑模型)高考加分事件。在这事件中,参加航模加分测试的考生,只要交600元的报名费和1.5万元的培训费,培训一个月,几乎所有的参赛者都可以获得前六名的成绩。而这个成绩可为高考成绩额外再加上20分。

  在绍兴市第一中学,通过航模测试并得到加分的考生大多来自权势家庭。航模高考加分被指成了“权势家庭高考加分俱乐部”。

  记者经调查发现,这只是冰山一角,在浙江省,可以高考加分的包括航模在内的“三模三电”等项目,几乎成了权势家庭分享高考加分的盛宴。

  加分考生多为权势家庭

  在古城绍兴,有“进了绍兴一中等于一只脚迈入大学”之说,在这所学校,权势子弟云集。记者在绍兴街头看到,一个公交站牌上7条公交线路都开往绍兴一中,可见该校在当地的显著地位。

  5月21日,绍兴一中校长助理陈银伟在接受《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采访时,基本认可了那份引起舆论哗然的加分名单。在这份该校2009年参加航模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资料中,其中13名考生的家长分别是绍兴市越城区副区长、市建行行长、市财政局副局长、市交警支队科长、市教育局科长、绍兴一中党委书记、绍兴一中分校党委书记、绍兴一中分校副校长、古越龙山股份公司董事、绍兴汽运集团公司副总、昌安实验学校校长等,其余6名都是教师子女。

  不过,他指出,这是一份不完全的名单,加分考生应该是33名,全部通过测试,但陈银伟拒绝提供另外14名考生家庭背景。他进一步补充说,去年也有30多人获得加分资格。

  为何参加航模测试的考生集中了权势家庭背景,陈银伟称这很正常:“我们要求自愿报名,报名时学校不宣传,是考虑到名额限制,有身份的人消息灵通一点。”

  多名绍兴一中高中学生在受访时表示,他们根本不知道学校搞这个航模兴趣小组可以高考加分,否则他们一定会报名的。“学校和老师都没有跟我们说。”绍兴一中一名高一女生抱怨道。

  这名女生偶然得知,班上几个学生参加航模比赛已取得了20分加分资格,只要下一学期再确认一下,这20分高考加分就拿定了。她回到家里对父母提起此事时,委屈地哭了。

  绍兴一所中学的一名教师说:“我知道航模可以加分,但是根本轮不到我的孩子,否则哪怕花20万元我也愿意。” 该教师说,这些加分项目的报名是如何审核的?人员是如何确定的?都不是公开操作的。

  在绍兴一中的校史宣传中,尽管航模项目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但加分是近年的事,宣传中没有标示高考可以加20 分,一般人对此不甚了解。

  “这样做是不公平的,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就是暗箱操作。”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省政协委员宋必卫认为。

  加20分便可超越“千军万马”

  教育部规定了两种情形可以高考加分,最高20分:一是在参加重大国际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者,二是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经测试认定者。

  据2008年高考成绩统计,浙江省考生成绩每增加一分就可以超过200多名竞争者,如果总成绩加上20分,便可超越“千军万马”。

  在浙江省,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可细分为34类,其中包括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车辆模型与无线电测向、无线电通信、电子制作,即“三模三电”。

  “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已成为近三四年来群众投诉、质疑的‘重灾区’,其中以无线电测向、航模等最多。”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主要是组织的赛事特别是全国分区赛多,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省体育局管不到。”浙江省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由于高考加分利益驱动,而且容易成功,使得参加‘三模三电’比赛的人越来越多。”浙江省体育局有关负责人指出。

  据浙江省体育局的统计,2009年报名参加高考体育加分测试认定的考生中,“三模三电”考生约占所有项目考生的53.57%。

  在这样的潜规则下,“三模三电”成为少数有钱有势家庭的“高考加分俱乐部”也就不足为奇了。

  浙江教育考试网显示,2008年体育项目加分的438个名单中,“三模三电”合格考生近半,集中在杭州萧山、宁波慈溪、台州椒江、绍兴越城区、温州苍南县、鹿城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今年浙江省参加体育加分测试的1555名学生中,“三模三电”所占比例也近半。

  一名教育工作者向记者披露当地一家中学的航模加分情况:“整个过程都是暗箱操作,凭关系暗地报名,主要是校领导、教师、富家、官员的子女,在全校或年级中绝对不会公开,也不参加选拔赛!”

  “参加全国比赛,训练教师也是裁判长,能轻松搞定二级运动员以及高考加分的省级认定、测试。”

  在浙江省,二级运动员的审批权被下放到11个地市体育局,于是在审批把关上频现“放水”。

  在有些学校足球队,一些有权势家庭背景的考生纷纷挤进球队,有的队员连足球场上跑一圈都成问题,甚至有的队员是连足球都没有碰过的心脏病患者。知情人士透露,名单上的人和实际踢球的人不是一回事,被调包了。

  参加航模的每个人几乎都可以高考加分,因此,尽管费用不菲,但学生、家长趋之若鹜。知情人士称,学校、体育部门赚到了钱,而拿到分数的考生家长满意,皆大欢喜。

  多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反映,学校训练队教练有些是省内“三模三电”运动队退役运动员,既做教练员,还做器材销售员,赛时又担当大赛裁判。对此,浙江省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也予以证实。

  给平民考生造成心理打击

  2009年2月浙江省公布的高考体育加分新政策中规定,参加全国性比赛中获得“三模三电”等项目团体或个人全国前六名的在校学生及应届考生,参加浙江省的认定与测试,成绩沿用至本人高中毕业时止。

  此前,北京等很多省市基于“三模三电”并不属于身体素质运动类的体育项目,已相继宣布取消加分。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对此解释是,主要是考虑到招生政策具有延续性,调整需要提前告知。

  绍兴一中航模高考加分集中权势家庭事件经《中国青年报》曝光后,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绍兴市稽山中学一名教师悲叹道:“高考乃目前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唯一相对公平的举措,如今连这一‘独木桥’也腐朽了,真不知道哪里还有公平?”

  面对汹汹民意,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道:“我们测试的目的不是验证运动员证书的真伪,而是验证其体育水平和运动能力是否达到高考加分的标准。至于加分者的家庭背景并不在我们的验证范围之内。”

  5月21日,绍兴市纪委有关负责人向《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表示,目前,他们没有介入调查。

  绍兴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纪检组长李妙芳则称:“市教育局没有必要去查绍兴一中。”该局办公室陈主任说,绍兴一中对此事已向市教育局作了说明,绍兴一中航模高考加分情况是正常的。

  据绍兴一中一位工作人员透露,绍兴一中领导干部子女占有相当比例,“有的班要占去一半”。

  陈主任称,“三模三电”如果搞暗箱操作、有违纪违规,绝对是瞒不住的。不过陈主任没有回答当地高考加分过程有没有弄虚作假情况。

  但是在浙江一些学校,加分政策成为家长的实力比拼。一些学生在拿到并且通过省教育部门的审核后,在同学面前肆无忌惮炫耀自己父母的实力,声称自己没进考场已经赢得20分,给其他平民家庭出身的考生造成很大的心理打击。

  高考加分是一种特权

  4月上旬以来,质疑“三模三电”高考加分政策公平性的邮件陆续发至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信箱,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高考来临之前关注和处理此类问题,还其他考生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2009年,浙江省首次规定,符合国家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的所有考生需经省统一测试认定、通过并经名单公示后才能获得相应加分。

  “这是为了防止作弊,叫‘挤水分’。”张江琳坦承。

  “今年‘三模三电’部分项目水分多一些,一测试就露马脚了。”

  据张介绍,测试是由浙江省体育局请专家设定的标准进行,今年4月下旬已进行了第一次测试,参加测试的1385 名考生,通过率为80.14%。无线电测向、足球、排球、网球等项目通过率相对较低。

  张表示,高考结束后,考试院将全面进行调研论证,对是否取消或调整“三模三电”等高考加分政策再作决定。

  浙江省教育厅表示,教育部门近年来调整了一些不合理的高考加分项目,以抬高加分门槛。如2008年取消了优秀毕业生高考加分政策,原因在于很多“优秀毕业生”都是领导干部的子女,比重已严重偏离了合理的范围。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高考加分录取政策从1978年开始实施,分为身份类(如少数民族)及表彰奖励类(含思想政治、学科竞赛、体育比赛三方面)。从1987年起此项政策成为一项稳定的高考政策延续下来,但由于缺乏严格的标准,易导致一些加分项目中出现少数“投机考生”。

  近年来,有关高考加分政策一直争议不断,要求取消的呼声也十分强烈。

  浙江省教育界的一些省政协委员表示,高考加分政策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但是目前绝大部分高考加分项目花费不菲,确实有违这项政策的初衷。

  南京大学教授景凯旋指出:“任何高考加分都是特权和腐败的源头,说到底,高考加分是一种特权。只要是特权,就会有权力运作和腐败的空间。要杜绝高考加分中的腐败,最好的办法只能是从源头上去根治,即完全取消高考加分。”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加分的本质,实际上是牺牲多数考生的利益照顾少数考生,而权势者子弟作弊的实质,则是以牺牲普通平民的公平为代价。

  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则认为,加分政策简单取消不现实,这样又会回到强调卷面分数的状态,应对加分政策进行完善,进行多元评价。比如像在美国,学生申请入学的过程中,就有一种多元评价的体系。这种体系,包括学生在中学里学习的成绩、特长、参加各种活动的表现,都作为一个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的特长,作为一种加分。

  5月26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没有经过公示的考生,以及加分的项目、加分的分值,是不能计入投档的成绩里去的。

  续梅强调,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进一步规范加分项目的设置,到底哪些项目可以加分,应该值多少分,都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同时明确严守标准,宁缺毋滥。

来源:新浪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