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也要上课评优”
2009-02-06

河南省开封市 耿银平 刊发时间:2009-02-06 10:11:46   

  近日《温州日报》报道,上周五上午第4节课,温州市景山中学副校长陈秀清像往常一样走进初一(11)班,上起了科学课,所不同的是,这次他还要面对三位评委。据悉,像这样专门针对校长开设的优质课评比活动,在温州市尚属首次。校长走上讲台讲课评优,此举积极意义非常大。

  首先,是对教育优质资源的珍惜、挖掘和利用。“教而优则仕”,能走到校长位上的老师,其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教育智慧多是出类拔萃的。可由于校长事务繁忙,绝大多数校长都不得不放弃再登讲台。教育精华被繁琐的行政事务取代,国家花大钱培养出来的教育专家,被束之高阁,不能为孩子们服务,如果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副校长、校长的数量统计下来,那可真是一笔巨大的教育宝藏啊,真的是一笔巨大浪费。

  其次,更有利于摆脱官本位思维,优化教育管理效能。不能不承认,在不少学校,校长和老师的关系仍存在着不够和谐的状态,主要原因就是校长官本位思维严重。不少普通老师成校长后,官架子就端起来了,不再登台讲课,而更热衷于迎来往送和各种应酬。推行“校长也要上课评优”,校长行政事务非常忙,还如此眷顾业务,这就会让老师认为,校长的敬业精神真强。校长扔掉了官气,代之以温情脉脉的心通情通:沟通多了,隔阂少了;理解多了,误解少了;排斥少了,和谐多了。

  第三,更是对教育公平理念的落实。按照有关规定,教师评选高一级职称必须担满或担够一定的课时量,这是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资格,可遗憾的是,几乎绝大多数校长都没有担课,但却能顺利当“高级教师”,这中间其实就有不够公平的因素。普通教师看在眼里,心里不服气。这对于学校的凝聚力和校长形象,也是一个损耗。

  第四,培养教育家的必然过程和步骤。温总理曾积极倡导“教育家办学”,而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要想成为教育家,显然不能仅满足于纸上谈兵,满足于宏观理论的构建,而应该积极履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成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优秀代表。整天不登讲台,如何完成这种结合呢?

来源:光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