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减负出路何在?
2009-02-02

(2009-2-2 09:42)    苏州日报

  □本报记者 吴晓红

  昨天是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因省“两会”召开在即,减轻学生负担、改革课程和高考再次成为本市教育工作者议论的话题,而本市教育系统的省政协委员们正提笔撰写相关的提案。

  改革高考,为什么就不能“向后看”?

  江苏高考方案一直在改,最近10年中改了5次。“3+小综合”的模式是5个模式中最好的一个。

  现在的学生,年级越高,课业负担越重,在小学、初中、高中3个阶段,高中生的压力肯定是最大的。

  高中生课业负担重,寻找原因,高考几乎是首当其冲。

  苏州十中校长柳袁照是省政协委员,明天,他就将赴南京报到。对于目前的高考模式,他言语尖锐。他说:现有的高考方案设置了多重评价内容,比如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希望以此使江苏的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提升,但事实上这是一个更多理想和浪漫激情的方案,按此方案开展教育,愿景与现实肯定是背离的。他坦言,在功利的社会环境下,学校肯定也是功利的,只会拼命要高考成绩,要升学率,要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数,不可能实施素质教育。现在的高考方案,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长此以往,它会毁了教育,毁了几代人。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省政协会上,柳袁照为此要说几句。

  江苏的高考方案一直在改,最近10年中改了5次。 10年来,这5种模式,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陶旭东一一亲历。作为一名亲历者,陶旭东比较后认为,“3+小综合”这个模式是5个模式中最好的一个,虽然它只在2000年、2001年实施了两年,但他对此印象深刻。

  据他介绍,按照“3+小综合”的模式,“3”指语、数、外3门学科,小综合分文理,文科小综合考地理、历史、政治,理科小综合考物理、化学、生物,而在高二时,有高中6科的会考,文科考理科3门,理科考文科3门。陶旭东认为,在这个模式中,语数外3门作为最主要的课程,适当加强,非常合理;而小综合3门,文、理科分别都放在一张试卷上测试,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关注了学科的综合性,并且整卷广度宽,难度小,非常合乎高中教学的实情。他说:那时语数外3张试卷,小综合1张卷子,2天时间就考完了,在那两年,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而高考的选拔功能也体现得很好。

  陶旭东说,这几年的高考改革,始终在否定过去中进行,似乎过去的就是不行的,这个观念应该变一变,“过去的”与“落后的”,两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经历史检验有价值的模式,为什么就不能重拾?

  新教材让书包更沉重

  新课程是当今学生课业负担重的根源,而新课程下的高考压力自然会比老课程重得多!

  高中生课业负担重,这一问题在苏州中学校长、省政协委员张昕看来,同目前实施的高中新课程“太有关系”了,甚至可以说,新课程是当今学生课业负担重的根源,而新课程下的高考压力自然会比老课程重得多!

  新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为了说明问题,昨晚,张昕仅以教材为例作了分析说明。他告诉记者,高中一直是9门学科,老课程时,教材有37本,新课程了,教材就是71本,与此相应,老教材的总字数是500多万字,而新教材是1000多万字,至于重量,那么新教材也是飞“涨”,超过了21公斤,比老教材多出了10多公斤,这说明新教材的课程内容是老教材的一倍多。虽然新课程的教材学生可以选修,但就是去掉不选修的部分,它的量还是远远地超出了老教材。据张昕分析,新教材内容多,问题出在“上下挤压”上,即初中、大学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同时都“挤”到了高中。此外,还增加了一些新内容。

  课程容量翻了倍,高中段的学习时间却没有变,还是3年,这样就造成了老师来不及教,学生来不及学,于是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师生不得不加班加点,拼命赶。 ”

  新课程教材的不足,在陶旭东看来,关键还不是“量”的大增,而是内容安排上的不科学,结构上有缺陷。新课程强调了模块式教学,这有其合理性,但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学科。拿历史来说,因强调了“专题”学习,新教材习惯于从历史过程中取出一个个片断进行教学,这就割断了历史的自然演进过程,造成了学生历史知识的零碎、断裂,不成体系。为了让学生认识模块内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老师就得为学生重构历史知识体系,这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张昕原是数学老师。他感到,陶旭东讲的问题在数学学科中同样存在。他说:“现在的高中数学教材,缺乏初、高中之间知识的衔接和连续性,跨度太大,知识结构出现断裂,教和学都不容易。 ”

  内容多,结构体系不够科学,初、高中教材内容上出现断裂,新课程教材中的这些毛病都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新课程实施后,学生学习质量有所下降,学困生、厌学生明显增多。而新教材带来的大压力也使学校和师生无暇顾及新课程的其他内容,比如研究性学习,从而使这些内容形同虚设,丰富的新课程一下子干瘪了许多。

  张昕说,现在在教育界有这样一种倾向,那就是新课程是神圣的,只能说好不能挑刺。当然,不能否认,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好的,但在课程的编排上肯定也是有问题的,而且问题还不小。为此,张昕呼吁,目前的高中教材迫切需要“减肥”,对目前的教材,教育者有必要从内容到结构上进行深深的反思,然后尽快修订,以切合高中教育的实际。对于新课程新教材的这份认识,张昕将会带到省政协会议上。

  要刹住加班风,就得全省统一行动

  这几年,加班加点在全省高中已成了普遍现象,教学秩序真是有点乱。重压之下,学生苦,老师苦,校长的心更是累。 ”

  春节刚过,本市的一些高三学生就提前开学了。去年暑期,有的学校毕业班,8月初就已恢复上课。这是苏州现象,但与其他城市相比,苏州肯定要好得多。在本省一些城市,加班加点的现象已变成:学生6点半进校,夜自修结束22时离校,一周7天,只有周日下午放假半天,寒暑假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补课……升学压力、政绩工程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师生被迫加班加点。“可以说,这几年,加班加点在全省高中已成了普遍现象,教学秩序真是有点乱。重压之下,学生苦,老师苦,校长的心更是累。 ”这是昨天傍晚本市一位高中校长向记者“诉说”的实情。

  对于那位校长反映的情况,张昕有同感。他说,高中校长大多都是懂教育的,应该说没有一个校长是愿意加班加点的,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是因为课程内容实在太多,来不及教;二是你加我不加,这不是明摆着吃亏吗?多花时间,对提高高考升学率肯定是有效果的。

  要改变当前的这一现状,切实为学生、老师和学校松绑,在张昕看来,除去削减新课程教材的内容,更要全省统一行动,加强管理,确保全江苏没有一所中学加班加点,如果不是全省统一行动,加班加点的局面就不可能扭转,甚至校与校、区与区、市与市之间还会进行恶性“攀比”,使加班加点之风愈演愈烈,直至教学秩序完全失控。张昕说,今晚他将完成提案的写作,而提案中肯定会写进加强教学秩序管理这一点。

来源:名城苏州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