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娃都读书是我的心愿
2009-01-29

09-01-26 10:52   贵州日报

  ——访返乡农民工申志和他创办的子弟坝小学

  德江县泉口乡子弟坝民办小学,是申志夫妇靠打工积蓄创建的。这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山村小学,仅有砖混结构简易教学楼一栋,教室4间,办公室1间,教师宿舍1间。然而,正是这样一所小学,由于收费比公办学校低,1998年9月创办之初就招收17名学生,此后逐年上升,最多时达到270余名。至今,这所小学已经毕业了500多名学生。它让泉口乡附近3个村的适龄儿童结束了上不起学的历史。

  打工所得捐资办学

  申志的家乡德江县是贫困县,他所在的乡村交通不便,附近没有小学,他家几个弟兄姊妹中,父母就供养出了他这么一个高中生。1993年,申志离家到深圳打工。临行前,父亲嘱咐儿子,山里穷,在外面混出息了,要多帮助山里出去打工的老乡。

  申志很聪明也很勤奋,两年不到,他就成了深圳一家鞋厂的生产副厂长,管理好几百名工人。申志利用他生产副厂长的招工权限给厂里招了100多名老乡。可让他难堪的是,这百多号人中许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招工表格都是由他一一帮填的,每个月到了发工资时,他还得帮着他们一个个在工资单上签字。如何帮助乡亲,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形成:用打工挣的钱在家乡办所小学。他把这个想法写信告诉了父亲。很快,父亲回信了,不仅没有反对,还同意把自家的宅基地让出来解决校址问题。于是,申志把多年打工所得8万元钱寄了回去,这是子弟坝小学的第一笔投入。德江县教育局很快下批文同意办学。其父在家乡忙筹建,申志在深圳拼命打工。此后的几年里,申志又先后将打工所得的12万多元钱投到学校。学校办得很有样子了,申志决定不再打工,要领着媳妇回乡帮父亲办学。

  在县教育局提供给记者的一份材料里这样写到:子弟坝私立学校办学期间,收费比公办小学低。学校开办后,为学校周边900多户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提供了方便。学校在教育部门的统一管理下,严格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开课,为泉口乡基础教育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农民文化技术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因为如此,申志被评为德江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他还被团省委授予“春晖使者”的称号。

  内外交困学校停办

  2004起,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民办学校不享受减免。如此一来,本来收费就比公办学校还低的子弟坝小学想和公办学校看齐,已经很困难。为学校花光所有积蓄的申志,为了支付学校聘请的7名老师的工资和学生的书费,2005年申志不得不再次只身下深圳去打工。打工所得也仅仅能勉强维持老师们的工资,更不用说每年为学生买书的1万元费用了。2006年3月,子弟坝小学在校生减少至35人,学校无法支撑下去只好停办。

  天有不测风云。申志的妻子于2007年10月患病住院,经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尿毒症。为了给妻子治病,申志把仅够容身的住房卖了,连炊具都卖了。可面对住在医院里的妻子,他已根本掏不出每周两次、每次500多块钱的透析费,更别说筹集几十万元去换肾了。其妻于2007年11月转院到德江县人民医院医治。一天,趁申志出去筹钱,不想拖累丈夫的妻子竟然爬上了医院的楼顶……在六岁的女儿苦苦哀求下,妻子才放弃轻生想法。记者采访时问他:既然当时学校都停办了,为什么不把学校卖了给妻子治病。他告诉记者,其妻要求无论如何学校一定要留着,这是山里娃的希望。哪怕是交给国家,只要能让学校办下去,这就是他们一家人最大的心愿。

  恢复办学成就心愿

  其妻杨福珍身患绝症,临终时要求申志:“丧事要简单点,要让我们的‘夫妻小学’恢复生机……”为了实现妻子临终前的遗愿,经申志要求,县里同意他恢复办学。德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指示县教育局与团县委协商,由团县委派4位志愿者去子弟坝小学支教,解决子弟坝小学的师资问题,申志聘请2名中专生共6人执教。县教育局还将子弟坝小学纳入民办公助管理范畴,该校学生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优惠,并按每个学生110元的管理经费拨到学校。申志自筹7万元,学校于2008年9月1日开学。停课1年半的子弟坝小学重新恢复了生机,村里151名孩子就近入学的愿望实现了。就在开学后的第二天,其妻杨福珍离开了人世。申志说,“安葬妻子所花费近万元的费用,都是由村里的乡亲筹资解决的。”然而,考虑到志愿者的待遇问题,申志每月还需补助3名志愿者每月200元的生活费。为解决申志2个女儿的生活费用,县教育局局长杨正芳个人出资,按每月每人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学校所在地的泉口乡党委、政府也把申志一家三口列入农村低保对象,每季度可得到420元的生活补助。

  申志办学的事迹通过省内媒体“牵线搭桥”得到了广州立白集团的关注。该集团向这个学校151名学生各捐赠了书包、立白牙膏、立白香皂和洗衣粉,向该校捐赠了300册图书、200本笔记本和5套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篮球和足球等。同时,捐赠了4万元现金作为学校维修费用。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