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师“心理 ”轻松一点
2009-01-20
2009年01月20日03:05  华商网-华商报

主持人:王晓亮(本报记者)

  嘉 宾:民进西安市委调研处副处长 王卫东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高新一中副校长 贺三宁

  话 题:关注西安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背景:在民进西安市委提交的关于“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集体提案中指出,西安市很多中小学教师感到压力较大。因此,民进西安市委建议每两年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检查,并给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教师心理健康须高度重视

  记者:大家平时都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什么原因促使民进西安市委提交了“关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提案?

  王卫东:民进成员里80%都是中小学教师,所以民进一向关注教育问题。前不久我们在西安7所中小学进行教师心理状况调研,发放了300多份问卷,经统计,在90个问题里,有13个问题反映最为强烈。

  这13个问题是:头痛、神经过敏、对异性的兴趣减退、责怪别人制造麻烦、忘性大、容易烦恼和激动、感到自己精力下降、活动减慢、容易哭泣、感到难以完成任务、感到苦闷、做事必须反复检查、难以做出决定。

  对这13个问题,参加调查的教师有70%的人选择了“中等”、“偏重”、“严重”的回答。因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的新课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记者: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

  王卫东:不但西安这样,其他城市也是这样。北京曾对5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调查,60%的教师觉得工作烦恼多于欢乐;上海调查显示教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48%;广州调查结果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的心理障碍,12.37%有中度心理障碍,21%已构成心理疾病。

  操不完的心让老师心绪不宁

  记者: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小学教师普遍出现心理亚健康?

  王卫东:主要是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常规情况下,一位班主任的日工作时间在11个小时以上。

  教师的工作平凡但责任重大,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前程,关系到学生家庭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上有学校领导的督促,下有学生的挑剔,内有班级间的竞争,外有社会舆论对教师的高期待。“老师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整日心绪不宁”。

  记者:教育是社会关注度很高的问题,目前的教育体制改革是否也给教师“加压”了呢?

  王卫东: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教育关联到千家万户,教师是一个“特种行业”,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另外,目前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在挑战着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在教育体制全面改革中,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建议检查教师心理健康

  记者:您认为如何才能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王卫东:建议卫生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每两年一次,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发放心理健康证。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及时调整、及时治疗。

  另外,要适当提高教师资格准入门槛,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并获得“心理健康证”的教师才能受聘于教育部门。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的教师应强制暂离教育岗位,进行治疗。

  还要将心理咨询师纳入教育部门编制,逐步实现心理咨询走进校园的目标,当前应联合社会机构开展面向教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的内在环境;推行人性化管理,定期不定期地为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每个学校都有心理咨询师后,可以同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心理辅导。

  最后,还要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减轻教师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让教师能够健康生活、愉快工作。

  如何进行心理检测还需探索

  记者:对于这份提案,作为教育一线的政协委员,您怎么看?

  贺三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目前教师的工作量饱和,基本上每个学校都这样。例如语数外基础课老师,每个老师要带两个班,物理、化学课每个老师要带3个班,政治、历史课一个老师要带5个班。辅导早读、备课、制作课件、改作业等工作让老师每天忙不完,压力很大。

  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老师以两类人居多,一是教学成绩特别好的,一是教学成绩比较差的。但是压力大多都是自加的,在高考指挥棒下,给老师减压的难度很大。

  记者:您是西安高新一中副校长,你们学校平时如何给老师减压?对全市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有什么建议?

  贺三宁:我们学校在西安的中小学里,做得算比较好的。学校里有心理咨询师,平时也给老师订了不少心理方面的杂志,也经常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其他一些学校可能也有心理咨询师,但在全市不普遍。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的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平时对学生关注多,但对老师关注较少。

  给教师进行心理检测是应该的,但不知道该怎么检测。是做问卷,还是搞一些别的方式?目前我国在心理检测方面还比较滞后。

  日本的中小学,有些设置有教师的“发泄室”,通过让老师打沙袋等方式舒缓压力,这些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主持人说话

  老师不是“保姆”

  记者了解发现,26岁至35岁的青年教师心理压力最大,这个年龄段的教师经济压力大,工作压力也大,表现为情绪紧张、焦虑不安、缺乏自控、易激怒、易烦恼,除了需要进行压力缓解,也需要经常得到宽慰、鼓励等“心理按摩”。教师需要通过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个性的健全发展。

  学生的教育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完成,家长不宜要求教师“全天候”服务,担负起“保姆”角色,甚至把自己的一部分责任推卸给教师,家长也需要给教师减压。

来源:新浪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