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大学生
2008-12-08

中原新闻网     2008-12-08 09:45

  □盛晓明 何红兵

  伴随 “90后”进入大学校园的浪潮,曾有留守经历(指父母不在身边,曾经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人生活)或作为农民工子女在城镇求学经历的大学生群体(以下简称“留守”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成为了时下大学校园里受人关注的一个群体。特殊的家庭背景,欠缺的父母教

育,孤独的留守生活,对这一群体少时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调查显示,种种因素已给这些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留守”大学生数量增多

  新学期伊始,江西理工大学为08级新生进行了网上心理测评。测评结果显示,“留守”大学生人数明显增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地区的“90后”学子。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现。”江西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胡峰老师介绍说,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留守”大学生时代的到来,学校刻意关注学校“留守”大学生的情况后发现,近几年“留守”大学生人数有明显的增多趋势。

  留守经历对学生影响颇深

  胡峰说,“过早的远离父母,给“留守”大学生年少时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们的心理测评结果显示,这一特殊群体中近八成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普遍表现为:性格孤僻,自卑感强,情绪自控力弱,抑郁焦虑心理,产生厌学情绪,强烈的心理压力。”

  “那时侯看到和父母在一起玩的小朋友,自己就会难过,感觉很孤独,总是觉得自己很可怜,也不敢和别人说话,宁愿把自己封闭起来”,作为“留守”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江西理工大学的学生小刘告诉笔者,“觉得自己和别人之间有等级差别,家庭条件不好,有点自卑,想念远方的父母,父母外出为了自己,如果不好好学习的话太对不起父母了,感觉心理压力很大。”

  江西理工大学设压力管理团体

  为了帮助“留守”大学生,培养学生们积极向上的人生心态,江西理工大学设立了压力管理团体“自由飞翔”。作为团体首批成员之一的小刘说,每周的小组活动,我们这些有着相同经历的人聚集在一起,促膝而谈,相互交流沟通,讲述各自的心结,在刘敏岚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渐渐认识了压力,了解了自己,自己现在感觉必以前好多了。

  经过几次的集体活动与老师辅导,现在的小刘已经与以前判若两人了,他的笑容中充满着青春的阳光与朝气,丝毫看不出留守经历所造成的伤痕。

  该团体的领导人,心理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敏岚介绍说,通过设立这样一个团体,将有效地帮助“留守”大学生减轻生活压力感,摆脱曾经的生活经历给自己造成的影响与精神束缚,放松自我,焕发生活激情,提升生活情趣。同时,也能让他们掌握到行之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学会各种有效的放松方法,增强自我认同与自我和谐性,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实现自我的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开心工作。

  “拯救”行动急待向下延伸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陈华平说,“留守”大学生出现强烈的心理压力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他们在年少留守家乡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与照顾,这涉及到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要避免‘留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就要在他们少时给予及时的疏导与正确的教育,而那时也是避免出现心理问题的最佳时期。

  陈华平介绍说,“各方条件限制,现在许多农村小学都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变得日益紧迫,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给予政策导向与法律援助,社会各界倾力支持,学校紧抓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实施有效监护与引导,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最终保证留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不在发生。”

来源:中原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