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用美国的钱办中国的教育
2008-06-20

 

谢丹 2008年06月20日14:4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凌晨2点,白天喧闹的中关村终于归于宁静。俞敏洪从位于中关村黄金地段的新东方总部里走出来,结束了他一天的工作。正常的话,6个小时以后,他又将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由于总是惦着新东方,他经常睡不好觉。

  新东方上市的筹备工作让45岁的俞敏洪“每天靠吃安眠药睡觉,有时只睡两三个小时”。但辛苦没有白费,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9月7日上午9点25分,作为新东方董事局主席的俞敏洪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敲响了上市宝钟。这标志着新东方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教育机构。

  这个上市神话也令持有公司三分之一股权的大股东俞敏洪的资产超过22亿元人民币,使他成为当今中国最富有的老师。与他同时脱颖而出的,还有新东方团队里近10名身价过亿的教师。这一度引发了网上关于“中国最富教师”的热烈讨论。

  从“夫妻开店”到建立一个人才团队;从开发一个教育产品,到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从推广一个英语辅导班,到建立了品牌营销模式…… 俞敏洪,这位英语教员出身的企业家,魄力何在?

  教学创新――打造“新东方特色”

  “从小到大,我发现很少有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能让我激动起来,后来我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标准:我的课堂,我一定要让学生跟我一起激动起来。后来这就成了新东方标准,如果一个老师不能让学生激动起来,他肯定就不是一个好老师……”提起做老师的经历,俞敏洪开始滔滔不绝。

  俞敏洪说,现在新东方已经告别了中关村二小简陋的平房,成为了年培训学生超过100万人次的“中国最大的学校”。

  如今已是笑谈江山,可当年他开始办英语辅导班的时候,却是阻力重重。当时,北京叫得上名字的英语培训机构就有三四十家,要想在竞争中吸引更多的学生,困难很大。

  据记者卢跃刚的报告文学《东方马车》记载,一次俞敏洪因为被竞争对手威胁,不得不要请人吃饭,由于他生性腼腆,最害怕这种场合,加上跟对方又找不着话说,场面非常尴尬,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尴尬和恐惧,他就劝人喝酒,自己先喝,喝着喝着,就失去了知觉。

学校的人把他从医院背回家的路上,一个多小时,他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着:“我不干了!――再也不干了!――把学校关了!――把学校关了!”他不停地喊,喊得周围的人发怵。

  提起这段往事,他说:“那时,我感到特别痛苦,特别无助,四面漏风的破办公室,没有生源,没有老师,没有能力应付社会上的事情,同学都在国外,自己正在干着一个没有希望的事业……”

  但是俞敏洪终归是俞敏洪,带着农村孩子普遍的坚韧和吃苦的精神,“哭够了,喊累了,睡着了,睡醒了,酒醒了,晚上7点还有课,又像往常一样,背上书包上课去了。”

  但是即便是坚持,也不能帮这个北大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新东方是在竞争中长大的,必需要有与众不同之处,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要创新。”

  “培训教育跟学校教育不同之处就在于,你要有学生在学校不容易学到和体会到的东西。”俞敏洪说这是他在创业之初思考得最多的东西。

  在“2006年新东方学员大调查”中,“老师有个性”,“具有幽默感”,“对所教内容要极其熟练”,“励志精神明显”,“老师认真、激情”,“课堂容量大”,“语速快”等词语名列“最受学员欢迎的十大特色”前七位。

  “我特别喜欢有个性的老师。如果老师没有什么个性,或者唯唯诺诺,我都特别不喜欢……只要教得好,受学生欢迎,集团有很丰厚的奖励制度,而差劲的老师不要说奖励,多给他一分钱我都觉得多余,因为这不仅是他教得不好的问题,这是在砸新东方的牌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俞敏洪声音明显增大,脸上露出严肃而坚定的表情。

  “他是一个温和的人”

  俞敏洪并不属于那种典型的成功人士。

  他看上去很朴素,全无锋芒,还有着农村出身的印迹,并不给人一种重权在握的印象。

  “我做事情比较慢性子,人家走的再快我也不着急的。”在新东方总部一间略显阴暗的接待室里,他说道,“其实大家都挺好。”

  他面相看上去忠厚而有弹性。媒体经常描述他“身材瘦削,喜欢穿T恤和运动鞋,面相和善”。新东方三大元老之一的徐小平对他的评价是,“一个特别温和的人”。

  我们还记得当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主持人现场采访俞敏洪时,镜头前的他稍显羞涩。内向的性格或许与这个45岁的成功人士“挺痛苦的”成长历程有关。

  他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母亲虽然不认字,但唯独希望儿子将来能当老师。但是他却不这样想。“小时候就想当解放军,扛枪上前线。当时我其实想报军校的,但是高考那几年眼睛近视了,不近视肯定就上军校了。”

  有过两次落榜经历的他,第三次高考终于被北京大学西文系录取,作为全班唯一一个从农村来的孩子,他在“各方神圣”的渊博的知识或出众的能力面前突然感到了失落,他变得沉默寡言,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结核,使他更加压抑。

  大学期间,“我几乎没有在北大学生经典的卧谈会上自信地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没有参加过任何一种学生活动,没有主动交往过女生,也就没有了竞争的意识和信心……”说到激动之处,仿佛当年的情景又出现在了俞敏洪的眼前。他用自嘲的口气讲述着,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事在他心里留下的痕迹。

学校的人把他从医院背回家的路上,一个多小时,他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着:“我不干了!――再也不干了!――把学校关了!――把学校关了!”他不停地喊,喊得周围的人发怵。

  提起这段往事,他说:“那时,我感到特别痛苦,特别无助,四面漏风的破办公室,没有生源,没有老师,没有能力应付社会上的事情,同学都在国外,自己正在干着一个没有希望的事业……”

  但是俞敏洪终归是俞敏洪,带着农村孩子普遍的坚韧和吃苦的精神,“哭够了,喊累了,睡着了,睡醒了,酒醒了,晚上7点还有课,又像往常一样,背上书包上课去了。”

  但是即便是坚持,也不能帮这个北大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新东方是在竞争中长大的,必需要有与众不同之处,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要创新。”

  “培训教育跟学校教育不同之处就在于,你要有学生在学校不容易学到和体会到的东西。”俞敏洪说这是他在创业之初思考得最多的东西。

  在“2006年新东方学员大调查”中,“老师有个性”,“具有幽默感”,“对所教内容要极其熟练”,“励志精神明显”,“老师认真、激情”,“课堂容量大”,“语速快”等词语名列“最受学员欢迎的十大特色”前七位。

  “我特别喜欢有个性的老师。如果老师没有什么个性,或者唯唯诺诺,我都特别不喜欢……只要教得好,受学生欢迎,集团有很丰厚的奖励制度,而差劲的老师不要说奖励,多给他一分钱我都觉得多余,因为这不仅是他教得不好的问题,这是在砸新东方的牌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俞敏洪声音明显增大,脸上露出严肃而坚定的表情。

  “他是一个温和的人”

  俞敏洪并不属于那种典型的成功人士。

  他看上去很朴素,全无锋芒,还有着农村出身的印迹,并不给人一种重权在握的印象。

  “我做事情比较慢性子,人家走的再快我也不着急的。”在新东方总部一间略显阴暗的接待室里,他说道,“其实大家都挺好。”

  他面相看上去忠厚而有弹性。媒体经常描述他“身材瘦削,喜欢穿T恤和运动鞋,面相和善”。新东方三大元老之一的徐小平对他的评价是,“一个特别温和的人”。

  我们还记得当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主持人现场采访俞敏洪时,镜头前的他稍显羞涩。内向的性格或许与这个45岁的成功人士“挺痛苦的”成长历程有关。

  他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母亲虽然不认字,但唯独希望儿子将来能当老师。但是他却不这样想。“小时候就想当解放军,扛枪上前线。当时我其实想报军校的,但是高考那几年眼睛近视了,不近视肯定就上军校了。”

  有过两次落榜经历的他,第三次高考终于被北京大学西文系录取,作为全班唯一一个从农村来的孩子,他在“各方神圣”的渊博的知识或出众的能力面前突然感到了失落,他变得沉默寡言,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结核,使他更加压抑。

  大学期间,“我几乎没有在北大学生经典的卧谈会上自信地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没有参加过任何一种学生活动,没有主动交往过女生,也就没有了竞争的意识和信心……”说到激动之处,仿佛当年的情景又出现在了俞敏洪的眼前。他用自嘲的口气讲述着,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事在他心里留下的痕迹。

  大学时的俞敏洪不擅言辞,不喜与人争辩,但却学会了容忍,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进校第一天,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躺在床上拿着一本《第三帝国的兴亡》在读,我看了很奇怪,就问他:‘上大学还要看这个书?’,那个同学看了我一眼,眼白多,黑眼珠少。”这段经历在他的演讲中多次被提到。

  “那时候我把其他人谈到的他们看过的书和人暗暗记在心上,第二天到图书馆去看去查,他们读什么,我也跟着读。”他对记者说。

  “他是那种从来不去伤害别人的人,新东方刚起步的时候别人撕他的广告,他都让他的手下不要去撕对方的广告。现在那些跟他作对的人都把他认作大哥一样,因为他们发现他们做得再恶心他都不还手,而且当他有力量还手的时候,他也没有还手。”跟随俞敏洪打拼多年的包凡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冲击国际市场――不再是教师闯天下

  根据200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拥有22.4亿资产的俞敏洪排名第108位。

  新东方上市让俞敏洪从留学教父变成财富制造英雄,“上市就像结婚”,他形容。“结婚后我们通常会改变行为方式甚至是生活习惯,但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不会改变的。”

  “美国财长来中国,点名请俞敏洪到杭州吃饭探讨中国经济,他应该意识到上市后的不同”。徐小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上市对我来说其实是半推半就,很多事情是这样的,你种了一个因,但是长出来的果有的时候确实不是你想要的,或者你想要的长出来又长得过大了。你只能维护这个果的健康进一步成长,而不是一刀把它做掉。”

  “新东方现在就是这样,我当初没有想到新东方会做这么大,没有想到新东方后来利益和权力的纠纷以及解决会是那么复杂,但是新东方既然已经这样了,就得继续往前走。”面对上市带来的财务,管理和制度上急需改革以适应国际水准的压力,老俞显得有些无奈。

  但也是事实,在回答为什么一开始就要选择在美国上市,而不像国内其他企业一样先选择在香港上市再进军美国时,俞敏洪给出两条理由:一是他希望让美国更严格的制度来规范新东方的管理;二是新东方的大部分高层都是留美归来,对美国证卷交易有较多的了解。

  希望归希望,落实到现实则要付出多得多的代价。俞敏洪也坦言自己的变化:对财务数据敏感了;思考问题要按国际标准了。本来计划45岁退休,现在不敢提,“要是引起了股市震荡,责任谁负?还是自己”。

  开拓者的道路上总是充满挑战,作为国内唯一一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教育股,涨到一股25.9美元的新东方让国际热钱爱上中国,大量基金开始拼命在中国民办教育中寻找合作伙伴,但如此强劲的市值也引起业界关于新东方市值稳定性的担心。

  “拿美国的钱办中国的教育”,俞敏洪这样给新东方上市定位。

  与老俞一样感到变化的,还有当初力主上市的新东方元老们,一夜间崛起为教师富翁的徐小平、包凡一、王强、杜子华、钱永强发现教师闯天下,走向世界拥抱现代企业制度原来只是一厢情愿。这些教师出身的管理者发现在国际市场面前,自己这个“半路出家”的管理者已经无法操控这个国际海域里的大船,具有国际视野的职业经理人急待入驻。

  事实上,新高管财务总监魏萍已被俞敏洪请回,一起打造上市的大业。她和高级副总裁周成刚、陈向东都已成为当下新东方炙手可热的管理派精英。而以徐小平为代表的新东方元老们已经陆续淡出管理层和董事会。代替他们的是熟悉国际公司运作的独立董事。这几个为新老学生熟悉的名字又恢复成了新东方普通的知名教师。就是这样一个结果?他们过去都没想到。

  面对记者谁将是新东方新的三驾马车的提问,俞敏洪说:“一个学校的项目发展不能靠某一个人的魅力。新东方每个人都是天才人物,都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回答滴水不漏。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学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