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专业毕业会成鸡肋 专家推荐填志愿十大冷门(转)
2006-03-31
“学校要考重点,专业要挑热门。”这句口头禅成了不少考生的信条。今年高考,考生马上又面临着填报志愿了,记者发现,很多学校都列出了自己的热门专业,这些热门专业除了收费较高之外,多数“面目”都是相同或相似的。热门专业历来是考生追逐的焦点,可是它真有那么大的价值吗?

  记者调查 考生偏爱“好听”专业

    “我最想报考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昨日,崂山区考生孙雷告诉记者。他的理由是“这个专业是热门专业,估计就业也没问题”。记者昨日随机调查了20多名考生,结果发现一半以上考生都选择了国际贸易、外语、计算机、通信、生物工程等名字“好听”的专业。

       在近日举行的高考招生咨询会上,高校招生老师普遍反映,家长和考生在咨询专业时,多数把眼光放在了学校的“热门”专业上,而一些学校的特色专业往往受到冷落。那么,高校的“热门”专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人才的专业有热有冷,那些热门专业人才就业基本不成问题,有的高校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预订一空,而冷门专业人才的就业就要困难得多,不少“冷门人才”高校毕业后长时间找不到工作,仿佛真的“英雄无用武之地”。究其原因虽有很多,但许多“冷门人才”在择业中未从自己专业较冷的实际出发,也趋炎附势,跟着“热门人才”一起往“热门单位”钻,因而普遍受到冷落,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山东省内某知名大学新闻专业应届毕业生小李,春节后就一直为工作犯愁:自己所在高校,还没有一家新闻单位前来联系要人;而在网络上和人才招聘会上一次次碰壁,也让她心灰意冷:当年考新闻专业时心目中理想的新闻媒体,如今招人底线大都放在了研究生层次。

    专家观点 “热门”是考生捧出来的

    “高校的热门专业多数都是基于考生和家长的判断,这些专业报考的人数多,录取的分数高。可以说,热门都是考生捧起来的。”海大招生办主任卢光志说。“不少考生和家长选择专业时‘望文生义’,想当然地认为名字好听的专业,出路就好。”

    卢光志表示,有些热门专业的确社会需求量较大,在一段时间内炙手可热。可是,由于各学校纷纷开设热门专业,最终缩短了这些专业的“热度”周期,使原本的长期需求变成了短期需求。

    “热门专业未必都是好专业!”山东财政学院招生办老师孟海燕也认同这种看法,她表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慎重。

    考生追“热门”、捧“热门”,那热门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呢?

    现状分析往日“热门”今变“冷”

    “往日一些热门专业,到毕业时反倒成了冷门。”莱阳农学院招生办主任董玉河说。记者从省内多所大学的就业部门了解到,今年不少“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遇到了麻烦。据了解,今年一些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经济类专业、国际贸易、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与其他专业相比,显示出明显的颓势。

    而在报考时遭到考生和家长们冷眼相待的“冷门”专业,毕业时的红火却让人大跌眼镜。“我们学校的采矿类专业,就业形势相当好,有的专业供求比例甚至达到1:10,毕业生还没走出校门就被一抢而光。”山东科技大学招生办的申老师说,他表示,往往这些专业在招生时却经常出现生源告急的情况,有时不得不录取第二三志愿考生。记者姜好

    推荐十大冷门专业

    考生追求的热门专业,毕业时却成了“鸡肋”。而考生避而远之的“冷门”,最后却是一只成就未来的“金饭碗”。其奥秘何在?董玉河表示,很多冷门专业名字听起来不好听,但往往是学校的“拳头”专业或特色专业,其他学校的同类专业较少,因此毕业生在考研或找工作时面临的竞争较小,这样,“冷门小径”最后变成了就业的阳光大道。

    冷门专业既然有如此妙处,那考生该如何选择呢?记者咨询了有关高校专家后,向考生推荐十大冷门专业(如下),明日起,早报将逐个解读这些冷门专业的情况。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