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民:民办教育以为求位
2008-01-17

    来源:千龙网

    今天能有机会参加这个会议,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主要谈五个问题:一是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二是民办教育的发展趋势;三是民办教育的发展模式;四是民办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五是今后如何推动民办教育发展。

  一、民办教育发展现状

  2006年全国民办教育(含教育机构)较2005年增长8.1%,在校生数增长6.6%。民办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三高四稳三低”的现象,即独立学院、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发展迅猛,2006年在校生分别比2005年增长36%、31%和16.5%。

    而高等职业学校、高中、初中和小学发展平稳,在校生分别增长7.1%、9.2%、5.9%和6.1%,而高教自考机构、短期培训班和中等职业学校有所萎缩,在校生分别下降1.4%,1.4%和71%。

  二、民办教育的发展趋势

  1、民办高校数量增长减缓。

    目前申报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独立学院的条件日趋严格,其目的是控制增长数量,提高办学质量,规范办学行为。对审批新的民办高校更加注重对办学硬件和办学必要性的审查和研究。力争审批一所,成功一所。

    今后一段时间,民办院校数不能像以前那样快速增长,办本科学院需要提供土地500亩,而且要有国有土地使用证,不能是以租借场地来申办学校。现在要满足500亩土地证这一条件就会有许多学校过不了关。

    另外,国家审核民办本科高校时间为三年一轮,不是每年都审核。申办独立学院要求申办方要有博士授予权,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公办高校连申办的资格都没有。另外各省在控制高职院校数量上也加大了力度。

    控制民办高校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对“十一五”期间的整个高等教育规模进行了调整,年增长量分别按5%、5%、4%、4%、3%来安排。因此多批一所学校就要挤占其他学校的招生计划。

  2、非学历高等教育不断萎缩。

    从各个学校的招生情况看,自考生越来越难招,因为高职的录取分已经很低,很多200多分的学生都能上高职。高教自考学生的生源质量与十年前相比明显偏低,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自考通过率很低,考试过不了关学生就流失,不仅影响生源,进而影响财源,还会形成负面影响,如此恶性循环往复,就很难办下去。所以举办自学考试,特别是纯粹的自学考试机构,如果不改革,路子很难走下去。

  3、幼儿教育仍有发展空间。

    幼儿教育占整个民办教育的33.5%,尽管这几年增长量很大,但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今后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希望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优质教育的前提就是从小打基础,送孩子进幼儿园学习是家长的期望。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举办幼儿教育的团体和个人不断增加,社会也有能力提供举办优质幼儿园的环境。目前,包括农村的幼儿教育也有发展的广阔前景。

  4、中等职业教育前景看好。

    近年来,国家急需大批的技术工人和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地承担了这一历史重任。同时,国家为了鼓励中职的发展,为许多中等学校提供了教学设备,充实了实验实习条件,还从许多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所有学生进行资助等。

    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控制,增加了学生进入中职教育学习的可能性。与接受高等教育相比,接受中职教育时间短,成本低,就业好,已成为相当一批初中、高中毕业生的又一选择。

  三、民办教育发展的模式

  民办教育发展至今,从社会层面来看,存在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种是政策扶持型,如陕西。

    人口三千七百多万,人口不算多,经济也欠发达,但是民办高等教育能走在全国前列凭什么?就是凭政策扶持。陕西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绝非偶然。陕西现有5所民办本科高校,在全国已是数量最多的,近期又向教育部提出申办3所本科院校的请示,彰显了陕西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力度。

  第二种是经济拉动型,如江西。

    江西的高等教育资源并不丰富,也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但是民办高等教育也很发达,因为它处于珠江三角洲、闽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所在地,经济发达,各个企业对人力的需求十分旺盛。反过来对职业教育的拉动很大,由此又带动了民办高职、中职的发展。学生就业形势很好,教育也就成了有源之水。

  第三种是区域优势型,如北京。

    北京民办高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沾了首都的光。北京的民办高校达到现在的规模和水平与此密切相关。这一优势是其他任何一个省的民办高校无法比拟的。

  第四种是人口支撑型,如四川、河南和山东。

    这几个省的人口多,学生也多,生源不是太困难。所以人口支撑也是民办教育发展的一种主要模式。

  第五种是投资驱动型,如浙江、江苏、广东。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社会资金充裕,私营企业的老板投资教育完全有可能。这些地方的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比比皆是,对当地的民办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还有其他类型,但我认为这五种是主要的。一个地方的民办教育发展要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若将诸多因素综合起来最好,即政府能够扶持,经济发展又好,社会又愿意投资办学,这样民办教育才能走上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民办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

  民办教育发展至今,仍然存在一些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

  一是法律与现实的矛盾。

   《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些规定,和民办学校目前的办学行为、办学现实之间存在矛盾。许多民办学校办学初期国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其办学的随意性大,搞体制外循环的多,一些办学行为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符。

    但是出于一种惯性,很难一下子刹车,仍在继续通用。如很多学校的办学用地采取以租代征的模式,这与今天的法律规定是相悖的。

    民办学校办学之初在租借的土地上建楼房,已经盖了很多,并且已经使用了很多年,现在要把学校还原为耕地显然不现实,这就说法律与现实之间存在许多矛盾。

    再如管理体制,原来在申办学校时资产在公司,现在要求过户到学校,公司就得把资产转到学校,如果不转将与国家规定相悖,这种情况也是目前民办教育发展中非常普遍的问题。

    怎样有序、平稳的做好这种过渡,是政府与举办者、学校三者之间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是需求与缺位的矛盾。

    民办学校发展至今有许多需求没有落实,如投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对实际举办者给予一次性奖励、教师的三金问题、政府的资助、为学校提供廉价土地、减免各种配套费用等,普遍缺位,没有落实。有的是有原则但无政策,有的是有政策但无细则,最终都没法实施。

  三是付出与结果的矛盾。

    民办学校办学者确实历尽艰辛,但是收获和付出不相称,投入成本很高,办学的结果却不理想。很多举办者投资很多,但办学效益很低。许多办学管理成本很高,但收效很差。

    从学生方面讲也有这个问题,不少学生参加自考付出很多心血,但收获也不理想。社会对民办教育的实际认可度和国家政策的认可度也同样存在很大差异。付出和结果在办学者、管理者和学生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四是期望与评价的矛盾。

    民办学校为国家排了难、为家长解了忧、为青年成才铺了路、为教育改革创了新,办了许多好事,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期望社会有个公平的评价和客观的认可。但现在负面评价仍然占相当比例,认可度很低,或者说名义上是认可的,实际上是不认可的。

    社会待遇在客观上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这一问题在认识层面比较突出,特别是一旦民办学校出现“乱”的现象,各种评价就会只看到一些表象或局部,而否定其大方向和做出的主要贡献。

  五、如何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

  一是应继续出台扶持政策。

    民办教育如何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要依靠政府的扶持政策,离开了这个大环境,仅凭社会团体、个人努力,凭企业努力,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这可能就是中国特色。所以大家应该把出台政策作为我们各级政府的主要责任,学校要呼吁,社会要支持,政府要积极。

  二是以发展经济拉动民办教育。

    办学要面向经济,面向市场,经济活跃了学校发展就容易。西安汽车职业学院就是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发展,短短三年时间达到12000人的办学规模。陕西民办高校十分注意设立与国计民生联系紧密的专业,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如服装学院、烹饪学院、汽车学院、海棠学院等都有较大的办学规模。

    不能认为单学科学院就没有发展,中国的市场太大了,只要你在这个行业处于排头兵位置,那么在全国范围招生何愁没有生源呢?与其搞大而全不如突出特色。只要定位准,同样有前景,同样会发展。

  三是规范办学行为。

    民办学校的办学过程也确实存在许多不足,过去打擦边球的现象非常多,但是原则问题不能违法违纪,如招生搞虚假宣传,欺骗学生,该退费不退费;对教职工的权益不能维护、不办“三金”等,都会严重影响民办学校的发展。

    民办学校发展过程中常会出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现象,这种情况确实危害极大。2006年下半年全国民办教育形势很好,有关部门连续召开会议,如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民办教育座谈会,就是研讨如何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又如国务院委托教育部召开的民办教育座谈会,这个会议也是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准备在发展上做好文章。2004年《陕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颁布后,有6个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地方法规,形势非常看好。

    而某省两所职业学院违规办学的消息曝光后,严重影响了社会对民办学校的信誉,造成学校失信于社会,失信于政府。这些都会影响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影响到全局的发展,这个教训是深刻的。

  我在从事民办教育管理工作的18年中,遵照八字方针:即理解、宽容、忠告、惩处。

    一是理解,要充分理解举办者、办学者和民办学校的办学艰辛;

    二是宽容,对民办学校办学过程中的非原则性问题,以说服引导教育为主,只要不是大问题,不必用严厉的措施进行处罚;

    三忠告,如果有了问题,先进行忠告规劝,尽量把问题的严重性和后果告知;

    四是惩处,真的发生严重问题还是要严惩不贷,否则就无法制止违规行为的继续发生。学校在办学中要行为规范化,以为求位,以位再求为,得以发展。

  “十七大”的召开必然会对民办教育带来新的机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们也应该成熟起来。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政策变化越来越有利于民办学校。前年在出台“两免一补”政策时把民办学校排除在外。

    今年出台的有关政策中,把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如对贫困学生的补助、助学贷款等,从这个趋势也可以看出国家在出台政策时正在把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真正放在同一地位。现在我们讲社会和谐,讲社会公平,同样也会给民办教育更多的发展空间。

    我们所有从事民办教育的工作者、举办者应该有信心,民办教育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有迎接新的发展高潮的意识和准备。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社管中心书记李维民同志在杭州会议上的讲话)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