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不超过20℃也是减霾
2017-02-03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近年来,每到秋冬季节,京津冀和我国中东部地区就会频频雾霾围城,空气污染指数甚至爆表。雾霾之所以形成,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过多污染物,冬季发生频率高,除特别的气象原因外,还与采暖增加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有关。 

进入冬季,室内多采用集中供热或空调取暖。虽然室外天寒地冻,但在办公室里,因温度过高只穿一件衬衣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的人家里空气过于干燥,家人出现流鼻血、咽部不适等。室内温度设定过高无疑增加了能源消耗,使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发生雾霾的可能性也就增大。要合理控温,建议需从以下措施做起。 

室内温度别超过20℃。有呼吸内科专家表示,室内温度过高,吸入过于干燥的空气后,会使人咽部不适,诱发呼吸道慢性疾病。室内外的温差不能太大,一般建议在5℃~10℃为宜。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人在骤冷骤热的环境下容易感冒,老人和高血压患者 甚至可能诱发中风。调查显示,95%以上的人感觉舒适的室温为18℃~25℃。综合考量,冬天室内的最佳温度为20℃。因此,要加强科普宣传,引导人们自觉科学控温,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党政机关要带头控温。我国公共建筑的空调管理粗放,空调温度设置不合理,导致能效不高,造成能源浪费,增加环境压力。早在2007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国办发〔2007〕42号)明确规定,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温度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的用户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并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带头厉行节约,严格执行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发挥表率作用。 

借助技术并勤监督。在室内温度控制上,一要通过技术手段对同一地区公共场所室温设定统一温度;二要把机关办公楼、宾馆、写字楼、商场、超市等空调使用大户作为重点,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公开处理违反国家节能管理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行为。必要时,应让个人承担由此产生的费用。对家庭室温的控制,也应在条件成熟时通过制定政府规章甚至地方立法,进行统一规定。 

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家庭室内是私密空间,温度怎么设自己做主,交钱就是。但资源是公共的,不应忘了温度使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事实。还有人认为,抓室内控温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事实上,大气污染的治理,任何一个使污染加重的因素都不应忽视,都该纳入监管,“芝麻”“西瓜”都要抓。只有全方位立体防治,才能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让蓝天不断增多。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