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公共利益在庭院私欲中受损
2016-12-12来源: 新华网
       说起房子,心怀庭院情结的人是喜欢一楼这个楼层的。因为它有无限拓展的可能性——阳光浴房、花园闲庭、盆栽菜园、鸡鸭笼舍、杂货凉房……人们大有“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建造一个世界”的架势。房子,是筑家之梦开始的地方,可有些人总喜欢穿越自家墙壁,将私欲之手伸向公共区域。
 
  在传统住宅建造中,庭院是不可或缺的,是寄托精神的一个空间。中国人的庭院情结由来已久,背后是深深的文化情怀,是文化与情感的积淀传承,承载着家族繁衍生息的温情故事。先人庭院里品茗论今,斗棋对弈,赏花观鸟,与子嬉戏。庭院情结已渗透到中国人的每颗细胞里,影响着一代代人的居住心态。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庭院在都市集约型居住环境中淡出历史舞台,可部分城市人对庭院生活的渴望并没有随着庭院的消失而渐行渐远,加之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部分人对居住要求更加“自主”,“全国最大”“史上最牛”等最字头的违建新闻不绝于耳。如今人文情怀的因素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圈占心态作祟。有的破窗为门加盖房屋,有的沿自家外墙搭起小院,有的住进别墅还不够,四处扩围,挖鱼塘,搭凉亭,种果树,建菜园,俨然一座小城堡。邻居间更是若不试比高比广地跟上“建设”步伐就感觉吃亏,违建现象全国蔓延。其占压供水、燃气等市政地下管线,不仅隐患重重,更是成为影响城市管理的毒瘤。
 
  治违还需从心入手。治违难,难于推诿,难于对峙,更难于死灰复燃。再健全再长效的防违机制,都不如公民内化于心的自律意识。一座城的灵魂在于人,一座城市的健康发展在于公民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认知与敬重。人们在享受城市化便利的同时,更有维护城市健康发展的义务。纵使再有庭院情结的人,私欲之贪都须予以遏制。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