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药材“大观园”
——记参观陇西药圃园
8月16日下午的陇西,天空中没有了烈日,漂浮着团团黑白相间的云彩,像极了中国画中的泼墨手法。实践队员与陇西当地最大药圃园取得联系后,一行人便怀揣着满满的好奇前往陇西药圃园。
初进药圃园的我们,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早被眼前各式各样的药苗看花了眼。据负责人杨叔叔的介绍,他们从国内外共引进了上百种药材,来改善当地大宗药材独当一面的现状,通过试验种植,现保留下来的有80余种中药材。其中不乏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如板蓝、柴胡、独活…还有日本紫苏、土贝母等。以此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一块大棚实验田里,实践队员见到了九大仙草之首——铁皮石斛。这种奇异的药材属于附生植物,一反常态植物在土里生长,主要依附松柏的树枝或者松柏的树屑来生长。在这块实验田里所创设的生长环境也分为树枝、木屑以及两者的混合,来发现最适宜其生长的环境。在铁皮石斛的旁边,实践队员还留意到许许多多的盆栽草药,杨叔叔介绍说这些盆栽的中药材不仅具有要用价值,也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来参加8月份在陇西开展的中药材展销会。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黄芪集体化种植基地。作为县农技中心的一员,杨叔叔自豪的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研究出来的新技术中药材地膜露头栽培技术,能够有效的保存水分,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干旱的问题,并且在药苗生长期间还起到杀虫、杀草的的作用,能够将黄芪的产量提高30-50%,这种新技术从2014年开始在陇西县推行实施,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亲自给农民授课并下地指导农民科学种药,政府还同时筹集资金为农民购置化肥、地膜等,免费发放给农户,以调动农户的栽植积极性。
“那边就是我们的黄芪GAP实验田。”顺着杨叔叔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精制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配方肥、不同成分有机肥作为黄芪生长的不同环境的实验田,进一步发现能提高黄芪产量、质量的方法,切实的为农民谋福利,也带领陇西中药材走向更旷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