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教学点成为乡村“小而美”
2015-03-13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北京3月12日电(记者雷宇 邢婷)以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主席杨松为第一提案人的在鄂全国政协委员,近日联名恳请国家加强农村教学点建设,打通我国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使之成为乡村中的“小而美”。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委员电脑中保存着自己的学生、深扎在湖北恩施大山深处农村教学点的教师费宝莉的心路历程:“我们朝阳村离2000多公顷的原始森林不远,我总是害怕夜里有熊、野猪等野兽突然跑出林子,害怕哪个孩子一不小心就被叼去了。我每天晚上都查寝,帮他们掖好每一个被角,关好每一扇门窗。”

  地位低、经费少、师资缺……马敏参与了多次农村教学点发展调研。在他看来,这些位居教育“神经”最末端的简陋教学点,是他眼中严重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他给出这样一组数据:全国农村小学由1999年的468527所减少到2012年的155008所,减幅达66.9%;教学点则由165374所减少到2012年的62544所,减幅达62.2%。这导致农村偏远地区学生上学距离过远,交通隐患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事实上,农村教学点并不是我国独有的办学形式,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学点一直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印度人口分散的偏远农村地区,单一教师学校的比例为31%。美国曾经有成千上万所“一师一校”小学,现在仍有463所。

  为此,他和湖北省政协主席杨松联名发起、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武汉理工大学教授蒋惠园等多位政协委员联署提交了《关于加强农村教学点建设的建议》。委员们认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看,要高度重视农村教学点的发展价值,采取强有力措施方能破解教学点发展困局,实现农村教学点从“小而差”到“小而美”的蜕变。

  委员们建议,实施“农村教学点振兴计划”,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将教学点视为与其他学校具有同等法人地位的学校,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同等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教学点校舍安全问题,使“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涵盖农村教学点,确保每所学校无论学生人数多寡,都是安全的学校。

  此外,还应大力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规定课程,推动教育革新,满足边远地区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好教师“下不来、留不住”的窘况也要缓解,“要在工作条件、津贴补贴、食宿条件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优先安排教师周转房,强化对农村教学点教师的在职培训”。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