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母亲照顾两个残障儿40年
2015-03-11来源:惠州日报
        惠州潼侨镇归侨杨乐珍总是笑呵呵的,不知情的人,在她身上丝毫看不到命运的无情捉弄:她的大儿子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小儿子长到23岁时精神也出了问题。虽然遭遇如此不幸,但她细心地照料着两个儿子,乐观地生活着。凭着40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残障儿子,她被潼侨镇政府推荐为仲恺高新区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日前,记者来到杨乐珍家,看望这位坚强乐观的母亲。

       杨乐珍今年76岁了,老伴2006年就去世了,两个儿子因智力障碍,不能工作,生活主要靠她低微的退休金和低保补助。目前她最担心的是:她若不在了,谁来照顾这两个孩子。“政府还是很关照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总是和我说,阿婆,不要担心,我们会照顾你这两个儿子的。”杨乐珍说。

       杨乐珍1967年从印尼回国,被分到了当时的潼湖华侨农场,也就是现在的潼侨镇。她在农场认识了丈夫———一个马来西亚归侨,两人于1970年结婚,两年后有了第一个儿子黄豪杰。黄豪杰从小体弱多病,经常打针吃药,后来发现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她丈夫认为是小时候抗生素用多了的缘故。又过了5年,她生了第二个儿子黄伟杰,一切都很正常。但是在伟杰23岁的时候,却突然出现精神问题。杨乐珍带他去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看病,结果发现伟杰的脑电波有问题,随后一直吃药至今。

       “那时老公开了个小店,有人欠债,老公让伟杰去催债,那个人吓他,说再来催就拿刀砍他,他回来后精神就有些恍惚。可能伟杰的病和这有关。当时老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我也很难受,但是为人父母,你不管孩子,不撑起来,这个家就散了。”杨乐珍坚定地说。

       现在,杨乐珍的两个儿子一个43岁,一个38岁,都没有成家,都在镇上的康园中心上班,做塑料花、串手链等,每人每月能拿到300元,都会交给母亲。

       杨乐珍说,两个儿子目前生活都还能自理,大儿子可以帮忙洗晒衣服,小儿子可以帮忙做饭。兄弟俩还时不时跟母亲开玩笑说:“等我们赚大钱了,就带你去吃大餐,带你去北京旅游。”杨乐珍一说到这里就笑起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