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人口比例近20%的哈尔滨,无论是衣物、家居用品还是科技产品,想要在繁华的街路中寻找到售卖老年用品的专门商店,就算花上一天的功夫也难寻一两家。
“我都是在百货商店找,老年产品一般就几个柜台,样式少,质量不过关。”哈尔滨市民陆芳茗前不久托朋友在日本代购了专为老人设计的洗澡凳和可连接血糖仪的手机,才解决了“买不到合适东西”的问题。
许多服装店员工表示,品牌厂商绝大多数的货品和款式都是针对年轻消费群体设计,针对老年人的身型、体质设计的服装款式少之又少,甚至三五年都没有更新。即便是所谓的“老年用品专柜”,商品也多是医疗器械、药品和保健类食品。
不少老年人向记者表示,市场上很多产品并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使用需求生产专门的款式,就算有,也多和“低端”“低价”挂钩。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阎青春曾表示,我国专门生产老年人用品用具的厂家有,但很少,并且生产的东西基本都是过去司空见惯的传统东西。真正更新换代,根据老年人新的需求研发创新升级换代的产品并不多。有些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到国外看到直接拿到中国仿制,没有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和生理、心理进行改造,研发适合中国老年人的产品。
面对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经表示,我国老年人市场消费的年需求已达到1万亿元,但实际供给却不足1000亿元。且有数据表明,2030年,这个数据或将是8万亿元。
专家建议,在老年产品设计阶段应该充分征求更多老年人的意见,做好市场调查,关注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认为,虽然老年产品发展应符合市场规律,但政府也应该为产业发展“修修渠”,进行必要的政策指引和扶持。相关部门应该为老龄产业做一些宏观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包括市场的开发、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的支持等,使老龄产业能有较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