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背后黑色地带藏陷阱
2015-02-02来源:中国青年报
“欧盟开放实习岗位,实习期5个月,每月补贴1000欧元,包机票。”近日,一条欧盟招实习生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引发大量转发关注。然而消息传出不久,“欧盟招实习生是假消息”的信息再次引爆朋友圈。以至于没过多久,欧盟驻华代表团不得不在官网发布公告澄清—实习机会确是欧洲委员会实施的真实项目。

  “欧盟开放实习岗位,实习期5个月,每月补贴1000欧元,包机票。”近日,一条欧盟招实习生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引发大量转发关注。然而消息传出不久,“欧盟招实习生是假消息”的信息再次引爆朋友圈。以至于没过多久,欧盟驻华代表团不得不在官网发布公告澄清—实习机会确是欧洲委员会实施的真实项目。

  欧盟招实习生是真,但“假消息”的出处也并非毫无来由。据笔者调查,“欧盟招实习生”的消息发出后,确有中介公司打着这个幌子进行诈骗。

  事实上,面向大学生的实习陷阱由来已久。对于把实习和兼职当作修炼内功、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的大学生来说,类似网络平台、中介公司、熟人介绍、草根组织这些看似“条条大路通未来”的求职之路,实际上却暗藏陷阱,一不留神就有可能人仰马翻。

  “知名大网站”也不是各个靠谱

  大三下学期,赵晴的专业课基本修完。抱着“应该带着学到的知识走出校门去锻炼”的想法,她着手申请实习。简历飞向明确目的地—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

  赵晴觉得投简历的时候自己很谨慎。她刻意选择了几家“知名的大网站”,而且投的全部是网站认证过的公司,规模在100人以上。一些网站宣称,会对发布招聘信息的公司提供身份认证功能,公司通过上传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等证件的扫描件获得认证。

  投递了30余份简历后,赵晴接到一家文化公司的面试通知。她回忆,那是在“偏僻到不能再偏僻”的地方,周围没有指示牌,完全不像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公司。为了保险起见,陪她同去的男友决定先充当面试者。

  从男友口中得知,那是一家类似夜总会的场所,很昏暗。面试他的是一个40多岁的浓妆女子,介绍说“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端茶值班什么的,工资3000元起,值夜班还能有补助”。

  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赵晴还觉得后怕。她说自己听说过一些人在工作或实习过程中被害的案件,“自己觉得已经很小心了,没想到还是会被骗。”回到宿舍后,她在网站上举报了这家公司,希望不再有人受骗。从那后,她决定再也不在这类网站上申请实习。

  “学校是个相对单纯的地方,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回报。但是社会很复杂。作为大学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和阅历的增长,还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赵睛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警示其他学子。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