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问题最突出
2014-12-03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记者申宁 实习生吕春妍)日前,第十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在京开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发布了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研究成果。其中对“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表明,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且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报告显示,留守女童感觉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要高于男童,经常感到烦躁的占47.6%,感到孤独的占42.7%,会无缘无故发脾气的占21.5%,该比例分别比男童高出3.7、6.2和3.5个百分点。留守男童中不想学习的占40.4%,成绩下降的占83.2%,比例高于留守女童。而迟到、逃学和受老师惩罚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男童高出5.3、1.9和5.4个百分点。

       此外,研究表明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寄宿生的饮食和睡眠习惯更差,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晚自习经常有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单调,学习之余或节假日最经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学聊天,其次是在室外锻炼、玩耍和看电视;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研究还表明,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学校表现更糟糕,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

       报告同时发布的其他重点青少年群体为:未就业大学生群体、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群体、残疾青少年群体、民族地区民族青年群体和网络媒体从业青年群体。

       据了解,此次调查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座谈、访谈、田野调查、案例研究等定性方法。通过分群体的分层多阶段抽样,共调查大学毕业生6829人,网络媒体从业青年3089人,民族地区民族青年3417人、汉族青年1930人,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非留守儿童2731人,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人员2834名、专门学校学生751名、普通中学学生2385名,残疾青少年4536人,总计调查青少年3万余人,涉及全国24个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