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赡养老人方面,子女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物质上的需求,而忽视了老人的精神赡养。这使得很多老人缺乏精神慰藉,孤独感严重。尤其生活在城市中的老人与乡村邻里间较为亲近的人际关系相比,更加缺乏与社会之间的必要联系。老人们平日里生活单调,缺乏生活目标,这对老人的身体以及心理的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更加需要社区和老人子女的共同努力。为了能切实让老人获取精神上的幸福感,社区应提高和完善各项基础服务,来帮助独居的老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人在精神上的空虚感。也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可以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也可为一些对知识仍有渴望的老年人提供教学服务。另外,社区还应多组织适合老年人的社团组织,为有专长的老人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使自己的生活圈不断扩大,从而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社区和街道还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鼓励老人加入到社区志愿者的队伍中来,让老人在晚年继续发挥余热。
另一方面,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儿女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情而表达的心意,子女们要树立起敬老爱老的意识。子女的关怀对于老人来说更是一剂良药。对于平日里独居的老人来说,家人的关怀更是他们精神最好的慰藉,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子女们请放慢你们的脚步,常回家看看。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才追悔莫及,追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多抽出时间回家陪陪父母,在不能回家时多给父母打打电话。感恩、孝顺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精神上的满足远比物质上的满足更能让他们感到愉悦,也更能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