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公益”为公益注入新活力
2014-11-27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罗莉琼
   “少年环保派”邀请了“狗教授”给学生们上课,呼吁保护动物。 

  热心公益,参与慈善事业,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深圳作为“公益之城”“爱心之城”,公益更是从娃娃抓起。NGO组织看到娃娃们参加公益的巨大潜力,为他们量身打造形式新颖的公益项目,吸引他们加入。一批90后、00后公益小达人,做公益已成为他们的内生动力,自己成立NGO发展更多的娃娃公益军团。更有一些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以孩子名义设立个人冠名慈善基金会,作为孩子的爱心存储账户。

  娃娃公益,已成为公益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NGO助力学生做公益

  “我们社团的理念就是‘拒食猫狗,保护动物’,向青少年推广普及保护动物理念,也希望能通过参加比赛的方式推动动物保护立法。”深圳中学高一学生房存龄告诉记者,去年他还在北师大南山附中读初三,和11个同学组建社团“少年环保派”,参加由深圳市慈善会·青少年素质发展公益基金发起的第二届青少年公益实践国际交流大赛,并荣获一等奖。

  青少年素质发展公益基金为这群学生参加公益提供平台支持,亚洲动物保护基金则为“少年环保派”提供资金和指导。在亚洲动物保护基金的帮助下,“少年环保派”社团成员身穿印有 “拒食猫狗”的文化衫,到社区派发“拒食猫狗”宣传彩页,并引入“狗教授”动物保护公益课程,培养在校生的动物保护意识。“我们还将在深中和博纳国际学校招募社团新成员,争取明年能在这两所学校开展‘狗教授’课程,继续宣传保护动物理念。”房存龄说。

  “学生有很多好的公益点子,NGO提供平台挖掘学生的创意,也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将公益点子做成项目。” 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说,学生策划公益活动,社会组织提供资金和指导,这一种公益新模式逐渐在深圳推广开来。在社区里,社工们经常开展义卖等活动,在小朋友心中种下公益慈善种子;在红树林,深圳市观鸟协会组织亲子亲近自然的观鸟活动,从小培养孩子爱护动物的意识;深圳市慈善会·小鸭嘎嘎公益基金将五颜六色的橡皮小鸭放入公园景观水池中,这种公益创新模式赢得小朋友的眼球,用“玩”的方式将珍惜、保护水资源的理念传递给孩子。

  青少年“公益领袖”自己成立NGO

  今年6月,市民中心广场上有一场别致的生日会,10岁小朋友小雅选择用慈善方式庆生。他们在台上表演舞蹈、相声、乐器,在场观看的市民深受感染,纷纷送上掌声和善款。据了解,生日当天筹集的善款将全部捐给深圳市慈善会·我生日我慈善基金,而这群小朋友已连续四年用这种方式庆生。

  “我生日我慈善基金”是由深圳实验学校的刘俊良、谢松若两名学生发起的,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有4000多名同学加入其中,将自己的生日办成慈善公益日。“我生日我慈善基金”成立后,团队成员们利用双休日、寒暑假走上街头开展义卖、募捐等活动,向市民推广“我生日我慈善我快乐”的理念。此外,该项目还入围第二届公益项目大赛“十佳”项目,并产生“倍增效应”,市慈善会大病儿童救助基金和万科公益基金“爱佑中华”项目各自拿出100万元,用来资助我市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做手术。

  “引导同学们把以吃喝玩乐为主的生日聚会转变成为以志愿服务为主的公益活动,这来自于学生‘公益领袖’的力量。”房涛说,一些90后、00后公益小达人,做公益已成为他们的内在动力,他们组建自己的NGO,并带动身边的同学和家长一起做公益。

  冠名基金催生娃娃慈善家

  NGO组织为学生开设公益项目、学生自主成立社团做公益,两者形成很好的互动互助模式。为更好地搭建慈善捐赠平台,鼓励方便个人的公益慈善捐赠,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也降低了个人设立冠名慈善基金的门槛。只需捐赠1万元,即可设立个人冠名基金。记者从市关爱基金会了解到,关爱基金会于2012年11月正式启动个人(家庭、团体)冠名基金,即爱心人士、家庭或团体只要捐赠1万元,捐赠人即可拥有冠名权,对公益项目还有自主选择权。

  据市关爱基金会统计,截至今年8月初,个人(家庭、团体)冠名基金设立总数达253个,其中个人、家庭冠名基金数量为162个,团体冠名基金数量为91个,累计捐赠总额达1108万元。

  设立个人冠名的慈善基金门槛较低,深圳不乏家境优越的孩子,因此催生不少娃娃慈善家。“孩子设立个人冠名慈善基金做慈善是一个好方式,相当于孩子有个爱心资本的存储账户。”房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可以利用这个爱心账户来存储时间、精力、关注力等,也对身边的小朋友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同时,房涛也强调慈善是人人可为的,做义工也是在做慈善。“不能让孩子有一种‘只有爸妈有钱才可以做公益’的理念,我们要去引导他们。”房涛说,父母和老师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动手,让他们去发现社会问题,通过做公益慈善的方式整合资源解决社会问题。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