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保健品细看功能 别被“讲座”忽悠
2014-11-14来源:华西都市报
 \

食药监局工作人员检查市场上的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那么,消费者应该如何根据保健品的特性进行区分呢?泸州市食药监局为你支招。

    认准“蓝帽” 细看功能

    保健食品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或卫生部批准注册,并取得注册证号。普通消费者可以通过保健食品上的“蓝帽”标志进行识别,国产保健食品注册证号的标准格式为“国食健字G+八位数字”或者“卫食健字(年份)第XXX(顺序号)号”,进口保健食品注册证号的标准格式为“国食健字J+八位数字”或者“卫食健进字(年份)第XXXX(四位顺序号)号”。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只有标示蓝帽及注册证号的才是保健食品,没有标示的均不是保健食品,消费者要正确区分。

    保健食品包装上标注的保健功能是消费者了解保健食品功效的最直接体现,如标示有“对某某疾病有治疗作用”、“对某种症状100%有效”、“无效退款”等类型的用语时,消费者就应注意甄别。因为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国家有严格规定,不可能出现治疗疾病的现象,但凡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一定要谨慎购买,或者向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进行咨询,防止上当受骗,买到假冒产品。

    勿理宣传 别信“讲座”

    正规保健食品在包装标识上符合国家规定,但一些商家往往对消费者进行口头或书面(如印宣传单等)虚假宣传,如告知消费者某某保健食品对某种疾病或某种症状具有特殊疗效,甚至列举很多例子。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切记谨慎购买,如是身体患有疾病的消费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或正规药房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购买药品进行治疗,不要盲目轻信宣传,延误病情。

    近年来,保健食品销售的花样不断翻新,最突出的就是利用“健康讲座”的形式聚众销售,一些消费者特别是一些老年朋友,由于不具备专业知识,缺乏对该类产品的鉴别力,加之商贩的引导性宣传,容易轻信购买。

    泸州市食药监局提醒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一是不要轻信所谓“专家”对你健康状况的诊断,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二是可以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咨询,听取专业监管人员建议。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