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溺爱”渐成老人新“心病”
2014-10-30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童曙泉
北京日报讯 (记者 童曙泉)早上醒来第一眼就要看到宠物狗,不然心里不安;汽车经过宠物身边开得过快,就会生半天气;宁肯和邻居吵架,也不愿给小狗拴狗链,怕限制它自由……这些因宠物而起的负面情绪,渐渐成为不少老年人新的“心病”。
 

      在刚刚结束的敬老月活动中,北京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以“祝您幸福直通车”为主题,组织上百名专家在中山公园、天坛公园等7家市属公园以及东四、西三旗等街道的50个社区,义务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和生活帮扶服务。专家们发现,老人的心理问题,不再只集中在子女关系、老年婚姻等问题上,不少老人表现出过度“溺爱宠物”,进而产生不良情绪,难以疏解。
 

       一位老人告诉专家,在家里时,她养的猫基本一刻也不会离开她的怀抱,喂猫食、梳理皮毛,甚至会抱着猫去上厕所。“一放下就担心它乱跑,碰倒东西砸坏自己”,老人说,“要是三四分钟找不到猫,心里就特别慌,血压都高了。”由于总被主人抱着,缺乏运动,老人的猫体重严重超标,这让老人更加焦虑,连跑好几次宠物医院,但猫一旦饿了,老人还是忍不住拿出猫粮,让它吃个够。
 

       还有的老人对宠物甚至比对自己和老伴还要上心。有的老人宁肯自己经常吃剩菜,也要让自己养的猫狗吃口狗粮和猫粮,一月花费近千元也不心疼;还有的老人喜欢和宠物聊天,却很少出门和邻居交流……在心理咨询专家一对一接待的840多名老人中,有近百位老人提及了因为宠物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老人养宠物大多是想排解寂寞。过度溺爱宠物,过度依赖宠物恰恰是孤独的体现,必须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咨询专家说,老人特别需要精神支持,并转移一些不痛快的心情,但过度依赖宠物,并不能让老人真正快乐起来。她建议老人应该更多地保持年轻心态,积极应对老龄带来的挑战,并通过参加学习、文体活动扩大活动范围,多与他人交流,让自己心情愉悦。
 

       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还邀请了誉康宠物医院汤姆狗分院院长张春雨等专业人士,为老人们介绍科学饲养、宠物心理,避免对宠物过度溺爱,更好的与宠物相处。这些安排令老人们十分满意。 
 

       此次敬老月活动共为老年人提供35万人次的服务,并发放5万册心理健康手册。除心理咨询外,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还邀请老年心理学专家、社会学专家、老年营养保健专家以及志愿者、专业社工,围绕老年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和身边事开展丰富多彩的为老服务活动,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例如就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帮助老人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帮助老人学会使用电动轮椅和助行器械等。医疗专家们还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老年常见病、慢性病,为老人介绍合理用药知识、日常保健知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