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
《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获通过2020年打造出“信用广州”
“在入口关,公务员必须经过遴选、考核、考试。在履职过程中,如果有贪污、受贿、捞取好处、以公谋私等,将会通过绩效评价和信用评估反映出来,还将采取一些惩戒性措施。”
——市发改委主任潘建国
新快报讯 记者罗仕 宁彪报道 14届136次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10月15日审议通过《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规划》将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金融等十个领域列为广州信用建设的重点工程,负责发布该文件的市发改委主任潘建国透露,将制定医护人员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并建立非法行医“黑名单”制度。
食品药品将设“黑名单”
潘建国表示,《规划》提出以打造“信用广州”为总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与运行机制,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目标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
《规划》明确了六大信用主体:政府、司法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提出了十项重点领域: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金融、知识产权、工程建设、低碳节能与环保、电子商务、中小微企业、农村信用建设等。表示要加大对守信行为的激励和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形成守信者“处处守信,事事方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联动奖惩机制。
对于食品药品安全领域,《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质量信用评价、信用奖惩、“黑名单”等制度。并将全面建立并动态更新食品的生产经营、销售以及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各相关责任主体的信用档案,推进全市各地食品、药品质量信用信息共享,逐步建立和形成对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机制。
政府践诺将纳入绩效考核
在医疗卫生领域,《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量化分级管理制、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医疗机构退出制、医疗机构法人约谈制、通报公示制、非法行医“黑名单”制以及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健全医疗机构及执业医师、药师、护士等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制定信用评价标准体系,惩戒收受贿赂、过度医疗等失信行为。并鼓励医疗机构通过建立诚信联盟、签订诚信倡议书等形式,强化守信自律意识。
政府作为位列首位的信用主体,《规划》表示,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引领推动和示范带动作用。要全面建立政府部门服务承诺制度,对行政职权范围内的服务事项,向社会做出服务质量和服务期限承诺,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为群众办实事的践诺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何为政府承诺?潘建国举例说:”比如每年的十件民生实事,政府就治理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做出了承诺,政府就推进项目做出了承诺,就必须按照既定的要求和目标来加以推进落实。”
到2020年公务员全建诚信档案
《规划》还提出,要加强公务员个人的诚信管理,加强公务员考录工作中的信用审查。并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客观公正记录公务员的信用、奖惩等信息,逐步将公务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奖惩记录、年度考核结果、相关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相关信息纳入信用档案,切实将诚信状况作为公务员招录考察、考核、提拔任用、评先的重要依据。到2015年和2020年公务员诚信档案覆盖率分别达95%和100%。
潘建国具体解释道,“在入口关,公务员必须经过遴选、考核、考试。在履职过程中,如果有贪污、受贿、捞取好处、以公谋私等,将会通过绩效评价和信用评估反映出来。”此外,还将采取一些惩戒性措施,比如根据《公务员法》该辞退的辞退,触犯刑律的要开除公职。“接下来公务员的信用档案、信用评价、信用评分也要进一步细化。”
潘建国同时表示,律师、证券人员等特殊领域从业人员,同样也将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和被服务对象主体评价,形成进入和退出对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