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的他撑起残疾人爱的蓝天
来源:信息日报 发布时间:2014-03-05
信息日报讯 “我虽然是一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但我能从痛苦与迷茫中走出来,以雷锋精神照亮人生道路,坚持数十年为残疾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我感到人生无比快乐。”
这是日前在宜春市举行的好人事迹报告会上,年过半百的残疾人刘真所言。他那40多年的“好人之路”中的件件感人事例,令在场人无不为之动容。
2日,记者再次采访了这位在宜春家喻户晓的宜春的“保尔”、“活雷锋”。
刘真(右一)上门慰问患病的残疾人
帮五保户打水 手臂被勒血痕
左眼视力只有0.1,左手和左脚的功能极差,不能像健全人一样行走,这就是刘真现在的身体状况。“一场可怕的小儿麻痹症给我带来了人生灾难。早熟的我从偏见、嘲讽中逐渐成熟与坚强。”刘真说,雷锋的光辉形象成了他步入人生道路的精神支柱。
记得读小学时,同学们觉得他是残疾人做不了什么事,班上的学雷锋小组将他拒之门外。被深深刺痛的刘真用右手抡起扫把在操场上乱扫一通,宣泄心中不平。是班主任给他讲雷锋和保尔的故事,慰藉他那备受伤害的心灵。
受到启发的刘真就组织了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学雷锋小组”。他一有空就为五保户做好事,打扫卫生、劈柴生火这些活用一只手还勉强应付得了。为了克服挑水这道难活,他将残疾的左臂当作辘轳的轴,用麻绳绕在手臂上,每次小半桶地把水从井里提起。手臂上勒出了道道血痕,伤口化了脓,他也瞒着咬牙坚持。同学们知道他的事后,纷纷邀请他参加班上的学雷锋小组。从此,他就与“学雷锋积极分子”的称号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惧病魔创建残疾人网站
说起刘真的成材之路,也是伴着艰难与坎坷。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宜春市图书馆工作,很快就走上了学术研究道路,有的论文入选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还被邀请赴国外讲学。1987年他光荣入党,还晋升为副研究馆员。“正当我对前途充满信心时,更可怕的病魔再次袭来。我又患了脑肿瘤,几乎对生命失去了信心。这时,单位一位领导想方设法开导与鼓励我,并用身边的活雷锋──庐山图书馆馆长、一等伤残军人徐效钢的事迹感染我。再次点燃我坚强活下去的信心。”刘真说,他有一个同为残疾人的挚友林赛亚,他的乐观向上也感染了自己曾经崩溃的心,回报社会的执著追求把他们两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为减少残疾人之间交流与沟通的不便和尴尬,他想出了通过网络虚拟服务办法,与林赛亚筹资6万多元,于2005年5月,建立了全省首家残疾人网站——中华助残网,后来发展成为全国首家残疾人无障碍网站。
此后,他们凭借这个点击量高、社会反响大的网络平台,开展了“攀穷亲戚·结穷对子”、“捐助一元钱·献上一颗心”、“捐献眼角膜·光明留世间”等各种公益助残活动。至今,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达10余万人次,使更多的残疾人扬起了生活风帆。
为病危大学生跪求善款
江西医学院学生胡小雄因患先天性脊柱侧弯而致残,大学期间病情加重,生命危在旦夕。面对10余万元的手术费,家境贫寒的他与家人欲哭无泪。刘真通过网站呼吁社会各界为胡小雄募款。有一次,一家电脑经销单位对前来领取捐款的刘真表现出不太信任的态度,刘真想到胡小雄的生命是在与时间赛跑,便不顾自身人格尊严,在手持各种证明欲下跪表心愿时,没想到残腿没站稳一头栽倒在地,在场众人非常感动,最后捐出了1000元爱心款。经他与社会各界努力,仅1个月就为胡小雄捐到善款1.3余万元,使胡小雄不仅顺利完成了第一期手术,还考上了南方医大研究生。
刘真告诉记者,他的家境并不宽裕,从经济上帮助残疾人的能力非常有限,只有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最根本的生计问题。于是,他利用该网站从募捐、送钱物等渠道转向着重从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上对残疾人进行帮助。2008年,网站与市地税部门联合创办了宜春市残疾人业余税校,为残疾人进行免费创业培训和政策、法律培训。去年3月,又利用市残疾人微创业孵化志愿服务网站,为微创业残疾人提供全程志愿服务。今年1月,网站又开设了残疾人远程教育义务辅导站,带领残疾兄弟姐妹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帮助别人在我的内心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刘真说,去年春节,一位残疾大姐拎了几个苹果上门感谢。当时他还未从众多被帮助过的人中想起是哪件事,而那位残疾大姐却含着热泪说:“什么也别问,千万别把东西送回来,这只是我的一点点心意。”顿时,他由衷感到以雷锋为榜样帮助别人是人生最快乐的事。
愿在生命终结后献出眼角膜
然而,就在刘真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扶残助残事业中时,没想到多年前身患脑肿瘤却无钱手术而发生病变,加上每天十几小时面对电脑屏幕,用眼过度又使他患上了眼疾,眼科专家诊断他两年内可能失明。但他强忍着病痛折磨,一边坚持为残疾人志愿服务,还作出了一个决定,如果有一天他离生命而去,唯一的愿望就是捐献自己的器官,让他的爱心在别人身上延续。2010年8月,他向红十字会递交了申请,离世后无偿捐献眼角膜,也是宜春首批角膜捐赠志愿者之一。在他的感染下,先后有10名残疾人及亲友也加入到捐献角膜行列中。
“我的生命随时可能凋谢,但我仍然会和平常一样,在乐观从容地与病魔抗争中,像雷锋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真诚地为社会多一点奉献,直到生命停息的那一刻。”刘真说这是他刻在骨子里的唯一心愿。
■信息日报记者陈国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