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保姆照顾残疾姐妹感动沈阳
来源:东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03-04
年过花甲的她,本可安享晚年生活,却当起了邻居家的“义工保姆”,承担起照顾残疾姐妹的任务。
住在沈阳市沈北新区银河小区的居民都知道,6号楼3单元里有3个特殊的“母女”,女儿们住在6楼,母亲住在3楼,她们其实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邻居。“母亲”是61岁的赵玉兰,“大女儿”赵微今年33岁,精神二级残疾;“小女儿”赵晔25岁,智力四级残疾。
2月28日,像往常一样,赵玉兰6时许起床,8时左右拎着刚从市场买来的大米和蔬菜匆匆走进自家小区。到了家门前,却没见她停下脚步,而是一口气爬上6楼,这才掏出钥匙打开门,来到赵微姐妹俩的家先打扫房间,接着赶紧去厨房做早饭……
4年前,57岁的赵玉兰听说楼里住着一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姐妹,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打工,姐妹俩无人照顾。第二天,她就带着做好的饭菜来到姐妹俩家里。“第一次走进她们家,一股刺鼻的味道熏得我喘不过气来,眼前两个孩子面黄肌瘦,屋里更是凌乱不堪,无从落脚。”看着眼前的场景,赵玉兰生起怜悯之心。
“那个时候,姐妹俩因为都有疾病,虽然都20多岁了,可连饭都不会做,衣服也穿不整齐,有时候就去外面捡点东西吃,真挺可怜的!”赵玉兰说,作为邻居,她产生了照顾两姐妹的想法。
于是,这个楼里开始出现这样的场景:每天,每一顿饭赵玉兰都会做两份,然后将其中一份送到6楼姐妹俩的屋里,有时候就直接买好菜去姐妹俩家里做。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就这样,她坚持了4年时间。
除了操心两姐妹的饭食,赵玉兰还承包了她们的衣服被褥的清洗。一年半载,她还会给她们买些新衣服、新鞋子。
如今,赵玉兰61岁了。
4年过去了,赵玉兰一直悉心照料着赵微和赵晔的生活起居,给她们做饭、洗衣、买药、买菜。到了晚上,赵玉兰会为姐妹俩准备好饭菜,看着她们吃完,然后去为她们洗衣服。小区里的居民都夸赵玉兰有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
姐姐赵微是精神二级残疾,要么很久都一言不发、谁都不理,要么大声嚎叫,连她的妹妹都不敢接近。2009年母亲的离家出走,让赵微的病情愈发严重。而妹妹赵晔更是长年不言不语,从不与人交流。
赵玉兰见姐妹俩这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不顾家人和邻居的劝说,主动到姐妹俩家中照顾。她花钱给姐妹俩买衣服,免费提供吃喝,还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患有精神疾病的姐姐,像照顾孩子一样劝她、哄她、关心她,天天为她洗脸梳头、端饭送水。慢慢地,赵玉兰终于取得了姐妹俩的信任和依赖。
“没有赵玉兰的照顾,赵微和赵晔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小区里的居民都这样说。照顾一对姐妹已经很不容易,而照顾有精神残疾的人更是难上加难。
赵玉兰却笑呵呵地说:“开始接触姐妹俩时,我心里也有点害怕。姐姐一犯病还会拿刀砍人,她妹妹头上、身上被砍过好几刀,小区里的人就算想帮助她们,也不敢去她们家。”赵玉兰告诉记者,“开始时是因为我对她们的怜悯之心战胜了恐惧,后来时间一长,我就摸索出了跟她们相处的方法,也就不怕了,她们也渐渐接受我了。”
现在,因为病情时有起伏,赵微还是经常对人乱打乱骂,有时还拿着菜刀挥舞,叫嚷着要砍人。在邻居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危险关头,每每都是赵玉兰前去哄她、劝她、陪她,这一哄就是4年。收入微薄却从不亏待姐俩
虽然两姐妹都享受低保待遇,但赵玉兰从来不动她们的钱,两姐妹的吃饭、买衣服,甚至生病了要打针、吃药,都是赵玉兰自己掏钱给她们用。
其实退休后的赵玉兰并不富裕,现在每月的退休金只有1000多元。即便这样,赵玉兰却说不能亏待孩子,给她们买的米、肉都是市场里最好的。赵玉兰说:“这对姐妹生活不能自理,没有人照顾怎么能活得下去?我只是想帮她们一把,帮着帮着就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赵玉兰的主要收入就是她那点退休金。她平时对自己很吝啬,出门从来舍不得坐车,但对在楼上住着的两姐妹,她却从不吝啬,需要用钱都是倾力满足。虽然生活费有一半都花在了两姐妹身上,但赵玉兰从来不心疼。“就算以后赵微、赵晔的父母回来,我也不会管他们要一分钱。”赵玉兰告诉记者。
为了让赵微、赵晔生活得更好一些,赵玉兰总是自己省吃俭用,把最好的留给两姐妹。这么多年来,赵玉兰从没有过放弃照顾两姐妹的念头,4年里一直默默奉献,始终如一日。银河小区的居民都被赵玉兰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事迹所感动。赵玉兰说:“我一定会坚持下去,只要我在一天,就会照顾她们一天。” 2014年1月,赵玉兰当选“2013年感动沈阳人物”。记者/丁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