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会用打车软件被疑歧视
2014-02-19

老人不会用打车软件被疑歧视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时间:2014-02-19

    “明明是我在前面先拦的的士,你为什么跑过来拉他不拉我,我要投诉你挑客。”满头白发的市民王先生拉着金鹰出租赵师傅的前车门质问。当听到出租车司机和乘客吴先生说是要通过打车软件预约的,王先生只得无奈离开,重新站到路边等候。

    手机打车软件自去年推出以来,因为节省旅客等候时间和减少出租车司机空驶里程备受司机和乘客欢迎。但随着手机打车软件从少数人“尝鲜推广”变成“广泛使用”,新技术给出租车行业带来的安全和公平挑战也开始显现。

    年轻人更容易打车?

    18日记者在深圳北站附近使用“嘀嘀打车”叫车,出租车司机龙师傅接单后马上跟记者打电话确认具体地点。龙师傅告诉记者:“有一次跟乘客预约在楼下等,好几个人要上车,没办法,约好人了,其他人就拉不了。”有出租车司机反映,99%使用手机打车软件叫车乘客是年轻人,“绝大多数是20多岁的,超过40岁的就算‘老人家’了。”银通出租车公司的的哥龙师傅已经拉了930单“软件客”,只遇到过两位超过50岁的老人上车,“都是子女事先用手机叫车。”

    常看病的余先生认为,软件叫车等于歧视老人。“什么支付宝、微信绑定,手机定位……老人家别说操作、听都听不懂!”一次他从医院出来,连续碰上两辆出租车都是软件应召的车,“好不容易等来了两辆空车,都不让我上车,眼睁睁看着一个年轻人慢悠悠从后面走过来,跟司机像对暗号一样,上车扬长而去。”

    据了解,一个白班出租车司机一般拉二三十个客人,其中有五六个是手机约车的订单,也有部分的哥每天手机接单量超过十个。

    开车抢单影响安全?

    市民陈先生天天打车上下班,对于司机开启打车软件已经见惯不怪,但作为“老司机”,他对这种现象很担心。“出租车司机一只手抓方向盘,另一只手要准备操作手机,还不时地收听、计算、抢单,开车能不分心吗?”陈先生认为,开车的时候打手机、收发短信息是被严禁的,“边开车边使用手机打车软件,难道不会分散司机的注意力?”

    18日记者采访出租车司机姜师傅时,他方向盘前面放着两个手机。“右边的手机里装的是‘嘀嘀打车’,左边的装的是‘快的’,听到有离自己近的订单就赶快抢。”姜师傅告诉记者,一个用车订单十秒钟以内就会被人抢走,“基本上听一下距离就要决定抢不抢。”一路上姜师傅的两个手机轮番不停地响。

    移动支付如何更便捷?

    目前为了鼓励手机打车软件用户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快的”和“支付宝”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移动支付奖励。这吸引了乘客使用移动支付,但仍有乘客因为担心财产安全而不愿使用。“万一手机丢了或者账号密码被别人复制,那岂不是可以轻而易举的转移银行卡里的钱?”尚未绑定使用过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杨小姐表示。

    也有乘客使用手机支付车费时因为网络慢而无法支付,市民杨小姐建议:“赶快推出刷深圳通支付车费的服务,又快捷又安全。”(记者徐兴东 实习生 方程)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