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打造“民建公助”养老机构
2014-01-23

温州打造“民建公助”养老机构

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时间:2014-01-23

   64岁的退休教师吕剑秋,每天一有空就会往温州华康老友俱乐部里跑——这里有一帮和她一起吹葫芦丝、弹电子琴的老年朋友。

  华康老友俱乐部是一家民营养老机构,位于温州黎明西路社区,有1300平方米的服务场地,服务周边8800余名中老年人。俱乐部自去年2月8日运营以来,逐渐打造出“民建公助”的经营特色。

  记者来到这里时,大厅里的老人们有的正认真地练书法、作画,有的吹着葫芦丝,有的正专心致志地下棋,还有的在活动筋骨。

  吕剑秋弹完一曲《欢乐颂》,俯仰之间,蓦然发觉,上午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已不知不觉过去。

  “我是听朋友介绍过来的,感受了一下,确实不错。”吕剑秋告诉记者,她退休后一个人在家,也就是做做家务,偶尔帮忙照看下孩子,空余时间不知道如何打发。加入这个老友俱乐部以后,她开始在这里学习吹葫芦丝、弹电子琴、唱歌、跳舞。这里的老师都是老年大学请来的。费用很便宜。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正在学习的葫芦丝,4个月的课程只要120元。

  练完一个上午的电子琴后,吕剑秋留在老友俱乐部里吃午饭。饭菜挺不错,有鱼、肉炒豆腐干、青菜、萝卜和汤。一顿这样的午餐也只要12元。

  “在外面吃起码20元,而且还不一定有这里这么干净。”吕剑秋已把这里当成了食堂,每天只要准备早晚餐,这样就不用一大早就到菜场里为一天的菜着急。

  在俱乐部里,记者还看到音疗室、足疗室、舞蹈室、心理咨询室、戏曲社团。吕剑秋说,人多的时候,一天会来100多名老人,热闹得不得了。

  华康老友俱乐部所属的温州市华康老龄健康服务中心总经理陈书明说,他们是被温州各种扶持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机构的政策吸引来的。这家俱乐部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但温州在民资办养老机构上转变思路,允许民办非企业单位营利并保证其产权。温州市政府不仅给予俱乐部一次性建设补贴,每年还发放运营补贴。

  “谁出资谁所有,允许提取合理回报,一旦停办,如果按照原来的条例,资产就属于社会所有,但现在温州规定,停办了之后,政府按照它当初的价格给予回购,这个就确保了投资权益,消除我们的顾虑。”陈书明说,正是这种支持,让他们在还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坚持投入,致力于为8000多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的一站式服务。实践证明,民办非企业单位产权及回报制度改革,是激发社会活力的有益探索。

  根据温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行这样的改革后,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失业签约项目18个,计划投资达30亿元。不仅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而且从体制机制上改进了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减轻了国家负担,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温州市老龄办副主任陈光富介绍说,温州将在农村利用村集体资金建设村级养老机构,供60岁以上的老人居住、养老,在城镇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今后,公办养老机构将由政府负责兜底,而民办养老机构则更多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标准的社会化养老多层次需求,政府给予建设补助、运营补贴。他告诉记者,今年在养老机构的投入上将超过5000万元。(钱江晚报记者 黄晶晶)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