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夫妻为照顾老人放弃打工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12-20
给老人洗脚是王月暖经常做的“家务”,王月暖的婆婆说,自己很自豪,村里的人都知道自己家里有孝顺的儿子和媳妇。 陈巍高 摄
中新网濮阳12月20日电 (贾真真)在河南省濮阳市东寺庄村有一对孝心夫妻王月暖和韩占轩,为了照顾家中的三位老人,他们坚守家乡,不肯离家打工。王月暖说,自己觉得每天晚上全家人能一起欢欢乐乐吃个饭就挺快乐,“出门打工虽然赚钱,但那种生活没有安全感,不实在。”
今年年过四旬的夫妻俩是南乐县寺庄乡东寺庄村普普通通的农民,20多年前的一天,王月暖和韩占轩喜结连理,婚后和韩占轩的养父养母一起生活。
生活并没有一帆风顺。婚后不久,韩占轩的养母患上糖尿病,又过了几年,养父患上下肢血栓病,不过生活都能自理。另外,韩占轩养母的亲姐姐李翠阁无儿无女,与丈夫住在附近的一座房子里,“她丈夫没离世的时候,我们就主动天天过去伺候他们,后来老头儿不在了,剩下她自己,我们就把她接来跟我们一起住,方便照顾。”王月暖说。12月19日,记者在东寺庄村,见到了这对朴实的夫妻。
“那这样一来你们不是没办法出门打工挣钱了吗?家里还有三个孩子,经济上能承受吗?”面对记者的发问,夫妻俩淡然地笑了:“我们也会老的,我们和老人是一样的,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为了照顾老人,夫妻俩放弃了原先在县城里开的生意红火的副食门店,回到家乡,靠给附近村子送货维持生计,韩占轩还在村里找了一份电工的工作。
走进夫妻俩一砖一瓦亲手打造的家园,屋子里整洁明亮,亲切温馨。农村没有暖气,卧室就靠架置起的一个小小炉灶用来取暖,空闲的地方放了数盆绿油油的常绿植物。说话间,李月暖的婆婆回来了,临近傍晚,李月暖像往常一样打来一盆热水,帮婆婆把裤腿挽起,开始帮婆婆洗脚。
虽然说得轻松,但这么多年来,夫妻俩的辛苦邻居们有目共睹。据知情人介绍,早些年,家里条件不好的时候,腊月天里满院子冰凌,没有洗衣机,王月暖就用双手在冰凉的石墩上把老人穿脏的裤头搓洗干净,在煤火炉子上烤干烤暖之后,再给老人穿上。
由于家务繁重,条件恶劣,每年冬天王月暖的双手经常冻裂,手上的皮肤像粗糙的树皮。孩子们渐渐长大以后,能主动替替她了,丈夫重新找到了工作,家里的经济条件才慢慢好起来。
好日子没过多久,2011年,李翠阁老人上厕所时又不慎磕倒,大腿摔成骨折,从此吃、喝、拉、撒都得在床上进行。为了方便老人大、小便,夫妻俩在床中间给老人掏了一个圆洞,每天端饭端水,倒屎倒尿,定时给老人用毛巾擦身,冬天抱她去晒太阳,夏天为她扇扇子。老人大便解不下来,王月暖看着老人难受,为老人抠大便。
夫妻俩的孝心在村里出了名,“村子里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但是他们就一直守着老人,特别是王月暖,在我们村里谁都夸她是个好媳妇。”看到有记者来采访,邻里们都凑上来说情况。
“夫妻俩待我们没啥说哩,啥都伺候地可好,孙男嫡女也都可懂事,大孙子来了,给我洗洗脚,剪剪指甲,小孙女说,奶奶,我长大了,也给你洗衣服。”提起和和睦睦的一家人,韩占轩的养母满脸幸福。
而按照王月暖的话说:“大人孩子在一起欢欢乐乐的,每天晚上在一起吃个饭就挺好挺快乐的,并不是说都出去打工啊,回到家,星星点点的,连个人都没有,那种生活没有安全感,不实在,挣钱多少是次要的。”
至于为什么能做到对老人这么好,王月暖说,自己从小也是在这样的熏陶下长大,“我的爸爸跟我的爷爷也没有血缘关系,但我妈妈照顾我爷爷也照顾得很好。我妈妈从小就让我给爷爷送衣服送伞。小孩儿都是见啥学啥。我怎么对待老人,孩子们也能感受到,家里最小的姑娘就说,奶奶你的衣服洗不动,我长大了,我给你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