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困局引发医生集体焦虑
2013-12-12

医患关系困局引发医生集体焦虑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3-12-12

  医患关系困局引发中国医生群体集体焦虑

  广州一家妇产医院近日遭到数十人的严重打砸,造成6名工作人员受伤。带头肇事者是该医院的一名患者家属,他怀孕的妻子胎死腹中。目前为止,相关医疗鉴定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果指证是医院的过错。

  近年来,由医患矛盾引起的打砸医院、伤医、杀医事件在中国时有发生。

  中国医院协会今年8月份发布《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显示,全国30个省份,316家受访医院中九成以上的医务人员遭到过谩骂、威胁。2003年至2012年,中国共发生恶性暴力伤医事件40起,其中2012年发生了11起,造成7人死亡,28人受伤。

  由医疗纠纷引发的暴力案件使中国医患关系始终处于敏感地带,同时也引发了中国医生群体的集体焦虑。据中国媒体公布的最新医师执业状况调查显示,中国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医改政策研究专家李玲说,中国每年培养的医学专业毕业生人数超过60万,然而最终选择做临床医生的只有20%。“80%的医学毕业生没有穿上白大褂,高昂的培养成本被白白浪费”。

  学医5年的宋波在医院工作三年,最终于2011年弃医经商。他回忆说,高昂的学习费用以及漫长的求学经历之后,在医院工作的基本工资却不足两千元。工资其余的“创收”部分则来自科室当月治疗费用以及药品回扣。“医生给病人开贵药、多开药的情况难以避免”。

  长期以来,中国以药养医的体制陋习难以根除,医疗回扣利益链打破了医患之间本该有的信任。当前中国患者普遍认为,医生的开药、治病的动机并不是治病救人而是从中捞取利润,实现自己的高收入。

  北大社会学博士生导师夏学銮认为,在市场经济社会法则下,医院也在市场化,中国的医患关系已经从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异化为简单的消费和买卖的关系。“因为看病难、看病贵,患者到医院看病有很大负担,自然也要求高质量的服务和消费”。

  现在社会对医生的偏见让大部分医生内心受挫。受访的一些医生表示,医院中虽有个别从病人身上牟利的医生,但绝大多数医生依然秉承着治病救人的理念,尽最大的努力挽救患者生命。

  为解决医生患者信任缺失的困局,目前中国山东、湖南、湖北等5个省121家医院已经开始引入“第三方”管理医患关系,即由医生、患者以外的“第三方”见证医生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并强制医生与患者沟通。

  目前“第三方”已见证了10万多病例的术前谈话,其中的病例纠纷几乎为零。

  另一方面,浙江、上海一些医院开始加强了医护人员关于危机应对、自我保护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上海中山医院甚至邀请到世界跆拳道联盟黑带高手传授防身绝招。

  此外,专家认为重建医患关系还需加强公众的卫生法制观念。“医学并非包治百病,而且个体差异较大。一些患者基本医疗常识缺失,也是导致医患纠纷升高的重要原因。”一位医生分析指出。

  学医九年的刘淼面临择业,接连曝光的病患冲突让他纠结:“自己学医这么多年是真的抱着救死扶伤志向。可现在社会上对医生的偏见很重,大家都不信任医生,让我感到很心酸。”(记者 符晓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