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为残疾人安装“电子保姆”
来源:长春晚报 发布时间:2013-12-4
昨天是世界第22个国际残疾人日,省暨长春市肢残协会举办了向残疾人捐书征文等活动,长春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甘琳,吉林省全民读书协会秘书长赵云良,吉林美好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等领导,向获奖的残疾人发放了证书,同时向各区优秀的残疾人代表发放了图书。记者从这次会议了解到,长春市残联在圆满完成2013年各项扶残助残工作的基础上,2014年将着力改善残疾人状况,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不断增进残疾人福祉。
打造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新平台
2014年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站。
加快协调落实康复中心和辅具中心机构编制,提前着手研究运营管理,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和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营机制和相关管理制度。依托全市千米社区改造,乘势打造我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新平台,做好康复进社区服务。结合省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康复项目的实施,重点推动农村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贫困患者药品采购标准和品种
深入开展我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摸底调查,在定点机构内实施工农疗项目的补贴政策。提高重性贫困患者药品采购的标准和品种。按计划落实好“扶残助学金”项目。借助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为我市7所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的163名残疾儿童,每人每年提供3000元资助,每名残疾儿童最多可连续资助三年。
对贫困残疾人家庭个性化无障碍改造
优先支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在危改补助标准基础上,每户增加1万元危房改造补助。为城区卧床的重度贫困肢体残疾人配发防褥疮气床垫。对城区、开发区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个性化无障碍环境改造。做好残疾人驾照补贴和机动三轮车燃油补贴发放工作。
新建10个市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
加大对高校残疾毕业生和残疾农民工转移就业的服务力度,通过落实优惠政策,提供直接援助等措施提高就业率。
加强培训实名制管理,为有培训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新建10个市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评选10名以上市级残疾人创业带头人,并按规定给予资金扶持。
为3600户残疾家庭安装“电子保姆”
全年实现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2000人以上。加强残疾人证照管理,按照中残联新33条标准,对确定残疾人组织建设示范点(双阳区、净月区)单位进行指导。
加大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工作的宣传力度,确保顺利实现年度收缴目标。继续深化残疾人托养服务,为3600户安装“电子保姆”居家安养残疾人,每年每人发放600元服务券。(本报记者 张席贵 通讯员 李建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