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花66元请人代看父亲
2013-07-18

儿子花66元请人代看父亲

2013年07月18日  来源:武汉晚报

  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半月过去了,“看望老人”竟成了一门生意在网上叫卖,而且还真有人为其买单。

  “看望父母”竟成生意

  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代看老人”这一关键词,淘宝网上一下子跳出数十个搜索结果,价格从10元到数百元不等,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的都有,服务内容“包括带看老人、上门给老人理发、给老人做饭、送礼物、给惊喜,同城服务费只需要10元。”不过,多数网店家近来的成交记录都是0。

  武汉本地也有做“代看老人”生意的,新洲女孩小敏就是其中一个。她是在校大学生,半个月前在淘宝网上开了家“代看父母”的网店,13日,刚刚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笔订单。对方是近40岁的武汉男子,现在广州生活,不能常回家,于是委托小敏去代看老父。

  卖家去看老人时很心酸

  “当然不能说是付费的,得说是儿子的朋友。”13日,小敏来到汉口航空小路上的一个社区,找到了代看的对象——一位70岁的老人。小敏说,老人看到她时开心极了,把自己珍藏的茶叶都拿出来分享。“我坐了3个小时,帮老人打扫房间,主要还是陪他聊天。”几个小时里,老人“儿子”不离口,在他眼里,儿子是个忙碌的经理,是“很了不起的人”。

  老人把儿子小时候的照片都翻出来给她看。看得出,照片是经常翻看的,一尘不染,每张的边角都用胶纸重新加固了。“上小学前他一直调皮捣蛋,后来慢慢变乖了。”老父亲摸着照片,眼里满是温情。小敏却听得有点心酸,“老人像我爷爷一样亲切,却孤单一人在家,与照片为伴。”按约定,小敏给老人代买500多元的礼品,还转交了客户给的1000元生活费,自己得到的酬劳是66元。”

  新潮孝心还是变味亲情

  小敏认为,“代看父母”的生意并没有什么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有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在这个时候肯定有些东西要放弃。在你舍弃陪伴父母之时,能有这么一项服务,能让父母得到慰藉,也能让自己的心里感到安慰。有什么不好呢?

  记者通过QQ、微信以及街头随机采访了50位市民,只有三四人表示可以理解这种行为。“单位不放假,又在外地,怎么尽孝心呢,只能通过这种无奈的方式了”;“没办法亲自看的时候,找人陪父母说说话也是好的吧?”

  不过,多数市民认为这种把亲情商品化的方式不可取,“代看”不是老年人想要的,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要是这么做了,爸妈肯定会伤心的,他们会觉得我在哄骗他们、敷衍他们。”嫁到北京的武汉姑娘伢曹倩倩说,虽然离家远,可她还是会抽大小长假的时间回来看父母。她觉得,只要有心,距离和时间都不是问题。

  在调查中,受访父母都说不能接受孩子的如此“孝心”。58岁的市民陈方明就说,与其“买人”来探望我,还不如发条短信或者打个电话更好。

  “付费代看”有违立法本意

  湖北普明律师事务所童高波律师认为,代看父母方法并不提倡,立法本意是解决老人的精神需求,付费代看显然是有违这种本意的。另外,如果只是例行化找人代看,不仅达不到尽孝的效果,甚至会伤到父母的心。不过,他也承认,作为倡导性的“软法”(不具严格约束力和强制力),不可能设置处罚条款。

  湖北省社科院教授冯桂林认为,确实有年轻人有这种需求,才会衍生出这种服务,这说明代看老人有一定合理性,但他不提倡这种做法。“把亲情商品化,并不能满足老人真正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他说,我们的青年人如果将看望父母变成一种形式,那么就太冷漠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